阿仔師在影片中指出「房子是買來住的,不是買來炒的」,他發現許多人買房看的是「地點、公設、土地使用分區和建物用途」等等,但對從事工業行業的阿仔師來說,最在意的就是「結構、工法、建材」。
由於921大地震之後建築法規較為嚴謹,2005年再度大幅修訂「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將全國依不同震區制定建築物最低的耐震係數,要求建築物要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許多建案陸續會採用制震設備,包括:阻尼器、斜撐制震柱、隔震墊、以及隔震平台等等,達到減震效果,避免地震搖晃造成建築體重大損傷。
避免「頭重腳輕」軟腳蝦 耐震係數是關鍵
有鑒於此次花蓮地震,以及之前台南維冠大樓、花蓮統帥飯店,以及花蓮玉里大樓,都是因為建築物底部「軟腳蝦」的設計,導致建築物「頭重腳輕」一晃動就倒塌,因此對規範建築物「耐震係數」逐年修改調整。
建築的結構設計和耐震係數,與該地區的地質、建築物用途有關,有些因為是否靠近斷層、是否鄰近山區,耐震係數就會有所不同。以雙北而言,建築的耐震係數規範為0.24G(可耐5級強震),都可做為買房時的參考。
「耐震係數」怎麼分呢?單位為G:重力加速度,為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發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之所以使用地表加速度值,是因為該數據與建築是否倒塌密不可分;如果把耐震係數對應到地震規模級數,0.08G以下屬於4級中震,0.08G~0.25G屬於5級強震,0.25G~0.4G屬於6級烈震,0.4G以上則是7級劇震。
台灣有許多30年以上老房子,除了有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外,阿仔師指出,若是沒有錢買新房子,建議要買「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若房屋全損可獲150萬理賠金,以及20萬臨時住宿費,若下一次大地震發生時,能夠有基本的保險理賠。
其他網友看了以後也紛紛說「在台灣這個充滿地震的國家,這種建築配備,真的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同意阿仔師說的,房子是拿來住,而不是拿來炒的,有好的工程品質才有保障」、「15樓以下的房子基本上是比較危險的,超於15樓會有另一套更嚴格的規範, 所以很多建商為了省成本,都會蓋13、14層樓的房子,要買可能要謹慎點, 未來有超大型海溝地震的話,這種房子危急程度不輸老房子。」
還有人說:「看樓層不太準,看高度比較準,建築法規規定,高度不到50公尺的房子不須做結構外審,高度50公尺以上房子,要5名技師以上共同進行結構外審,通過才能開工, 所以很多建商會閃50公尺,蓋個48、49公尺來規避結構外審, 因為結構外審除了嚴苛、增加成本、還會造成工期加長,都是多數建商不想負擔的, 所以買房前,建議先去了解那棟大樓高度是多少,比較安全」、「大部份的人買房子都只看建商品牌,其實營造廠更重要! 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如果一個建商、營造廠的負面新聞很常見,這種房子還是盡量避開比較好」、「房子要住一輩子的。生命財產都在裡面。 政府應該更注重建築土木方面的工法,材料,監測,查驗,各方面的研究,研發,設計流程」、「日本有這種三軸隔震宅,在日本隔震宅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