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總今(3/21)下午發表一則罕見的病例,一名6歲的陳姓男童,半年前因右臉不對稱性突出到四處求醫 ,但其臉部不會疼痛也不會痠麻, 一直無法確認實際病症為何。父母轉向臺北榮總求助,經超音波導引切片及次世代定序檢測診斷為罕見的顏面骨「惡性梭狀細胞肉瘤」。
推薦新聞:水原一平被開除!大谷翔平新翻譯出爐 由他扛起重任
北榮表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骨頭或軟組織惡性腫瘤,起源於存在全身各種如脂肪、肌肉、血管、神經、骨頭周邊結締組織之中的梭形細胞。
重建整形外科王天祥主任表示,男童罹患惡性腫瘤在右側顴骨裏面,由於不是常見的位置相當棘手,考量到陳姓男童年紀尚小,對於外貌相當在意,在進行惡性腫瘤的根除性治療後,搭配化學治療,還使用了最先進的「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進行精準、微創的腫瘤切除手術,並搭配使用「冷凍自體骨」達成生物性重建。
王天祥主任說明,傳統的手術方式,需要切開頭皮長達數十公分的傷口,醫療團隊使用「拼圖拼接」的概念,讓手術導引板分成數小塊,能順利地從病人眼角及口腔內的微小創口導入,再拼接之後準確的放在顴骨上。
王天祥主任強調,中臉部缺陷的重建,對於最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來說,仍然充滿挑戰性,隨著顯微手術及顱顏手術的進步,醫師能夠選擇用於顏面部重建的手術方式五花八門,但患者仍須與外科醫生共同決定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好的功能性和美觀結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旬婦走路「感覺有東西掉下來」 擲筊才肯就醫!竟是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