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國參與調查
今(28)日下午5時,台灣與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同步發布「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2022」(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簡稱ICCS)結果。
台灣在2009年、2016年及2022年都參與此項調查,今年共有24個國家參加調查,其中21個是歐洲國家,亞洲國家僅有台灣。
調查對象部分,台灣計畫主持人、台師大教務長劉美慧說明,此研究調查13.5歲學生的公民素養,此年齡在台灣是國二學生,台灣共有159校參與,每校1班到2班,共5227位學生受測,國際間則有近3400校約8.2萬名學生受測。
劉美慧表示,本次調查是針對適用108課綱的學生,調查結果可作為對於108課綱的驗收。
公民認知成績奪冠
針對調查結果,劉美慧說,這是台灣學生在跟歐洲老牌民主國家做比較,但學生表現完全不輸歐洲學生。
在細部項目部分,劉美慧說明,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成績是世界第一名,且有近9成學生是高分群,沒有兩極化現象。此外,相較於2009年跟2016年的調查,台灣學生公民認知表現持續進步。
劉美慧解讀,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成績優異,受惠於我國在COVID-19疫情期間,學校仍積極落實線上教學,且12年國教課綱強調學習探究與素養導向教學,符合國際公民教育趨勢。
劉美慧也說,公民科在台灣是獨立科目,不像很多國家是融入其他科目,所以台灣可以系統性進行公民教學,公民老師也有專科的師培體系,公民教育相對更專。
再者,台灣學生對於對族群與性別平權、移民人權的支持度,均為參與國家中的第一名。
劉美慧指出,我國積極推動落實性別主流化,學校也推動性平教育,並重視民主素養跟法治觀念扎根,進而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是可能的原因。
學權參與多讓政府信任增加
另外,台灣學生對政府、立法院及法院的信任度都很高,均高於國際平均。不過,對於傳統媒體(電視、報紙、廣播)的信任度則遠低於國際平均。
劉美慧指出,台灣學生對政府信任度增長,主要跟教育大環境有關,近年學權方面的保障增加,讓學生的「參與感」明顯升高,是對政府信任度高的原因。
在台灣學生對傳統媒體信任度低方面,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林子斌認為,學生的調查結果反映了台灣傳統媒體角色式微的現況,如傳統大報都已電子化,且台灣學生數位媒介使用度很高,此調查結果符合台灣的情境。
熱衷校內活動但校外活動不被鼓勵
至於台灣學生對全球重要議題感到威脅的程度,與國際間其他國家相同,最關注的都是環境議題,且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度國際排名第一,未來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可能性也很高。
劉美慧解讀,教育部擴大推動校園永續發展理念,並加速與SDGs的連結,也推廣環境教育,已有成效。
此外,調查也發現,台灣學生樂於參與校內公民活動,但校外公民活動參與則「還可以再加強」,包含參與社區志工團體,或者參與宗教、政黨組織的比例都相當低落。
劉美慧認為,校外組織參與度較低與我國社會文化脈絡有關,家長較不支持國中生參與政黨相關的團體。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