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移植外科醫師林釀呈指出,新冠疫情之前,一年平均有330-350例器官捐贈,但2021年新冠疫情嚴峻,禁止跨院捐贈和摘取,這項措施維持一年時間,減少了三分之一的捐贈。尤其2021年6-7月三級警戒,單月捐贈人數下降到只有5-6人,跟以往每月20-30人差很大,2021年總計294人捐贈器官,創近五年新低。

隨著防疫措施鬆綁,也證實即便感染過新冠病毒,除了肺臟,其他器官捐贈都可正常使用,2022年恢復一年327例捐贈器官。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江仰仁表示,2023年截至7月底已有233人器捐,預期今年應該可以超過300人。

林釀呈表示,近年來社會對器官捐贈的想法逐漸開放,台灣器官捐贈人數持續增加,不過主要是眼角膜捐贈增加;器官部分,肝臟和肺臟一年大概100-120例捐贈,最多的是捐贈腎臟。

截至今年5月2日,全國有10905人等待器捐贈移植。器官捐贈協會提供
截至今年5月2日,全國有10905人等待器捐贈移植。器官捐贈協會提供

全台1萬多人等待器捐贈移植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5月2日,全國有10905人等待器捐贈移植,其中8300人等待腎臟,1000多人等待肝臟。

林釀呈說,目前捐贈器官以腦死為主,但並非每位病患腦部受傷都會走向腦死,所以潛在捐贈人數本來就不多,加上宗教信仰,最後家屬的意願也是重要因素,所以希望拓展心臟停止死亡後捐贈來源。

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發布「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將「腦死捐贈」及「心死捐贈」並列為大體器官捐贈來源,一年增加10-12例的心死捐贈。

社會對器官捐贈想法漸開放

林釀呈解釋,腦死主要是腦部受傷無法挽救而捐贈器官,心臟死亡可能是其他生理因素,例如心臟衰竭、腦部傷害,但是病患沒有走向腦死,當醫師判定他是生命末期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末期拔管,之後再捐贈器官。

林釀呈表示,這幾年社會對於器官捐贈的想法慢慢開放,但是對於生命末期的想法,還是跟西方國家不太一樣,器官捐贈應該是對於生命末期了解之後,家屬願意也認同才來做,而不是一直勸家屬器捐,這樣有反效果。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日研發「長牙藥」 可望造福無齒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