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指出,一般來說,聖嬰事件從夏季開始發展,秋冬達到最強,隔年的春季至夏季會減弱,但過去也有維持2年之久的紀錄(如2014至2016年)。當聖嬰現象發展成熟,菲律賓東方海面易生成反氣旋環流,使臺灣冬季降雨及隔年春雨增多;溫度方面,冬季至隔年的春天偏暖,隔年夏季偏熱。
每年耶誕節前後,祕魯西岸的東太平洋都會出現一股由北向南的暖海流,漁獲量也會隨之減少,當地漁民都利用這個空檔修理保養漁船漁具,並將這股大約在耶誕節準時報到的暖洋流,取了個名字「El Niño」。El Niño 在西班牙文中有「幼年基督」和「男孩」的雙重意義,被翻譯成「聖嬰現象」。
科學家借用秘魯等地漁民的說法,把這種每隔數年(2-7年)發生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通稱為「聖嬰」。
氣象局說明,由於太平洋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對全球氣溫有很大的影響,在過去的歷史紀錄裡,當聖嬰事件發展過後,全球平均溫度偏高,例如在2014/15年強聖嬰過後,#2016年即為全球最暖的一年。
而今年夏季才剛開始,在赤道太平洋海溫發展尚未達到聖嬰事件的標準下,全球溫度就已創新高,#2023年6月全球溫度打破過去歷史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份,表示全球暖化的影響已不容小覷,若再與聖嬰的影響疊加,將會使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增加。
除了2023年現階段的高溫,我們仍須密切關注接下來聖嬰事件的發展,因為聖嬰發展趨於成熟後,2024年非常有可能發生比今年更熱的極端高溫事件。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氣候變遷警訊!海平面上升淹沒部分區域 印尼總統透露首都將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