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發布新聞指出,也是前清華大學校長的徐遐生,學術貢獻富原創性與影響力,包含提出盤行星系中螺旋結構的密度波、恆星與行星系統的形成、球力結構隕石的起源等理論,以及認為彗星中應含有經歷過高溫的岩石等洞見,為國際天文學界帶來突破性發展。

中研院表示,徐遐生除學術成就卓越,對推動台灣高等教育發展也不遺餘力,2002年返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致力提升清大的國際能見度,對清大的學術發展影響深遠。

 

中研院補充,徐遐生於1968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後,先後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天文系系主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特聘教授,1994年至1996年出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2009年至2015年為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徐遐生曾獲頒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及美國哲學會會士殊榮,並曾獲哈佛大學人文暨科學院百年獎章(2008)、太平洋天文學會「凱薩琳.伍爾夫.布魯斯」金牌獎章(2009)及邵逸夫獎(2009);於1990年當選中研院第18屆院士。(中央社)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學繁星推薦與申請入學名額創10年新低 英文科檢定需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