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男子的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侯思任指出,莖突屬頭顱骨的骨頭,應位於耳道下方,與舌骨韌帶連結,幫助吞嚥、咀嚼,東方人莖突長度多在2公分內,若逾3公分,就可能長進扁桃腺後方,造成「莖突過長症候群」,有喉嚨卡卡、吞嚥不順,甚至因壓迫神經、血管,有頭痛、耳朵痛、脖子痛等不適。
侯思任表示,上述60多歲男子,就醫時主訴喉嚨卡卡不適已多年,最近連進食、喝水都不順,曾吃診所開立消炎止痛藥無效。
侯思任為他進行喉部檢查,發現男子左側扁桃腺觸感不像常人般柔軟有彈性,而是像藏有硬物,擔心是扁桃腺癌等惡性腫瘤,因此為他安排全身麻醉手術。
手術時,侯思任摘除掉男子左側扁桃腺、翻開肌肉,發現男子扁桃腺後方的扁桃窩,有根白白的骨頭,其實這是位在耳道下方的莖突,這根骨頭因鈣化等因素往前傾或長度太長,長到扁桃腺後方,「這一帶有很多神經血管,一旦(有骨頭)壓迫,就可能出現喉嚨痛或卡卡、轉脖子痛、頭痛、耳朵痛等不適。」
侯思任說,手術時,他把不該長進扁桃腺方後方的莖突,以器械截短,男子術後住院三天,待三周喉部傷口癒合,再度回診時,男子開心地指,進食時終於不會再卡卡的,可以大口順暢吞嚥美食。
治療上,「莖突過長症候群」可先使用消炎、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但若成效不彰,則可透過外科手術,移除過長的莖突,逾九成患者都會因此改善不適。由於扁桃腺窩位置鄰近許多血管,過長莖突若壓迫內動靜脈,患者甚至可能因此中風。
侯思任表示,「莖突過長症候群」最早是由美國杜克大學的老鷹醫師所發現,因此又名為「老鷹症候群」。依國外統計,盛行率約4%,但多數患者沒有症狀或不自知。
侯思任指,喉嚨卡卡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慢性咽喉炎、甚至是乳突病毒感染引發的癌病變,另也有可能是「莖突過長症候群」,建議有類似困擾者,應積極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