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後疫情時代大家難免會產生觀望現象,雖然禁令鬆綁,但天冷時戴口罩的人本來就會比較多,另一方面民眾為防範新冠肺炎、冬季流感,也可能選擇繼續配戴口罩,但也因此持續配戴口罩的民眾比例較高,讓想脫口罩、但心理上較為敏感的民眾擔心自己成為「異類」。
楊聰財說,因為周邊的人都戴著口罩,心態上有些人會因此不習慣摘口罩、變得跟其他人不一樣,確實會產生從眾心態,尤其「心理韌性」比較低的人,焦慮度也會比較高、更在意其他人的眼光,摘下口罩反而會感到不好意思,產生額外的壓力。
若民眾的焦慮過度堆積,楊聰財指出,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焦慮僅止於「困擾」的程度,但真的太嚴重時,也可能會有畏懼症出現,這類民眾雖然想脫下口罩,但為了減緩自己的壓力,還是會戴著口罩、讓自己覺得自己不是異類,並嘗試給自己合理化的解釋。
楊聰財說,只要讓焦慮度下降,就有可能有改善空間,但心理韌性較低的民眾會需要更多時間調適,而客觀環境上,隨著疫情趨緩、天氣回暖,民眾不敢脫罩的情況也會自然改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家長小心!腸病毒疫情「反轉上升近10%」 上週近1.3萬人次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