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在台灣盛行率為9.1%,相當於全台至少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男女比例約1:3。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說明,偏頭痛是一種反覆發生的頭痛,疼痛位置可能出現在中間、後腦等,而不斷變換位置更是常見。頻繁偏頭痛可能會導致較高的憂鬱症風險,其中慢性偏頭痛患者有較高機率會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

偏頭痛可透過「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分別為:頭痛超過5次以上、每次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2項特徵(包括單側、搏動性抽痛、疼痛程度中或重度、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以及合併其中1項症狀(包括噁心或嘔吐、畏光及怕吵等),當頭痛發作時符合以上情形,便可能是偏頭痛。

41歲陳小姐第一胎生完就有偏頭痛狀況,9年前生完第二胎想說不洗頭,結果坐月子期間經常劇烈頭痛,多次服用止痛藥且劑量愈吃愈多,有時一晚吃3顆加強錠仍難以入睡,頭痛症狀依舊沒有好轉,求助神經內科醫師後開始吃口服藥物治療,然而偏頭痛仍沒有完全壓制下來。

陳小姐每逢天氣轉變就偏頭痛加劇,從室內到室外溫差大也容易發作,疫情讓偏頭痛在1年內更嚴重,陳小姐對於年紀輕輕便要每天吃藥且疼痛未減緩,感到十分無力與絕望。經醫師建議,今年2月她開始接受CGRP單株抗體治療,每個月打兩針,後來每個月打一針,頭痛頻率、疼痛指數和次數明顯改善,現在痛起來不至於影響工作。

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王嚴鋒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且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偏頭痛為導致失能與殘疾的第2大原因,在 50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更位居首位。

王嚴鋒呼籲,透過台灣頭痛學會所提倡的「123口訣」,包含: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周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要靠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這「3」招,便能及早防治偏頭痛,確實解決頭痛問題。

偏頭痛易受「外在因素」影響,例如氣候、感官刺激、過敏、睡眠模式、氣味等,「內在因素」則會加劇頭痛,如壓力、負面情緒、荷爾蒙、藥物、飲食等。王嚴鋒建議,睡眠要充足,攝取維生素B2,同時避免誘發偏頭痛飲食、減少咖啡因攝取、從事有氧運動。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新聞網 粉絲團壹蘋娛樂 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不要憋尿!預防腎臟病營養師教你 把握5大黃金護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