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男子的寶建醫院院長李炫昇表示,台灣每年約兩萬人置換髖關節,多數因是退化,但約有3000人是年輕人,因喝酒、濫用類固醇等因素,人未老、股骨頭與髖關節先崩壞,已到需置換人工髖關節來改善程度。
李炫昇表示,上述男子可能因本身體質對酒精破壞感受力強,喝酒3、4年,就喝到髖關節崩壞,被建議置換人工髖關節,但他擔心自己年輕,現換人工髖關節,日後要再次開刀,一度猶豫,後實在是因走路太痠痛、太困擾生活,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也重拾年輕人該有活力與腳力。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表示,置換人工髖關節後,需二次開刀常見主因為人工髖關墊片磨損、髖臼杯鬆脫及髖關節脫臼,現有新一代人工髖關節超磨墊片,其在製程中加入維他命E,可減低磨損率,新一代3D列印髖臼杯,也可讓髖臼杯更能與患者骨骼緊密結合,減少鬆脫機率。
李炫昇表示,使用健保給付的人工髖關節,時經20年磨損,仍有90%~95%可繼續使用,但若使用上述新一代超磨墊片、3D列印髖臼杯,使用年限可望再拉長一倍,健保的醫材也很好,但若患者年輕或想追求更低二次手術機會,可自費使用人工髖關節,健保有差額給付。
陳崇桓分享臨床案例,15年前,時年50多歲的張先生,因步行疼痛就醫,他診斷為退化性髖關節炎,關節嚴重磨損,建議置換人工髖關節,但張先生害怕過早換髖關節、之後要再次開刀,以工作為由拖延治療,長年靠止痛藥來緩解,直到65歲退休後才再求醫準備進行手術,此時另一側原本健康的髖關節也因過度承受壓力而加速損壞,不得不置換兩側人工髖關節。
陳崇桓指出,這樣案例不少見,門診逾5成患者寧願忍痛也不願接受換髖手術,他提醒,患者如忍痛拖延手術,讓退化的髖關節持續磨損,骨頭將越磨越少,增加手術困難度,更會加速另一側髖關節的磨損,呼籲民眾當髖關節出現一定程度損害,應盡早接受置換手術,提升良好預後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