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近期行程滿滿,不過仍可見到他在社群媒體發出「小吃貼文」,包含士東市場「桐柏豬腳」、民生社區的「阿草赤肉羹」等饕客愛的味道,還有到大稻埕慈聖宮餐香拜票後,直接拉椅子坐下來大快朵頤,連其競選總幹事吳思瑤都笑說,陳時中「足好飼」(台語意指不挑嘴)。

吳思瑤也說,團隊其實都有針對陳時中將前往的行程地點,搜集一些口袋名單,而陳時中也和大家一樣找位置坐、點餐,若期間有支持者要求簽名或合照,他也都隨性配合;吳也表示,這其實就是陳時中日常生活的飲食內容,在行程中吃點美食,也算是他的小確幸。

蔣萬安陣營認為,吃小吃是生活日常。資料照,翁玉信攝
蔣萬安陣營認為,吃小吃是生活日常。資料照,翁玉信攝

藍營酸:執政黨高貴之身 才需刻意營造平民人設

不過吃小吃的貼文,在蔣萬安和黃珊珊的社群版面就較少見,且同樣是到慈聖宮吃小吃,陳時中笑容滿面,蔣萬安卻是那張看到食物卻「眼神死」的照片瘋傳,對此蔣萬安競選團隊發言人鄭世維直言,這是被斷章取義的,整段直播過程有說有笑,且吃飯時的表情有靜有動。

鄭世維接著說,蔣萬安都是在跑行程時就近當地用餐,畢竟吃小吃是生活日常,不用刻意操作,但包括總統蔡英文在內,其實綠營很喜歡這樣操作,「或許他們是執政黨,比較高貴之身吧,才這樣刻意營造平民人設」。

黃珊珊的IG和臉書有調性區隔,前者的限時動態偶爾也會出現美食。資料照,翁玉信攝
黃珊珊的IG和臉書有調性區隔,前者的限時動態偶爾也會出現美食。資料照,翁玉信攝

黃珊珊團隊譏:陳時中人設多變 看不出調性主軸

至於走清淡養生路線的黃珊珊,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李昀臻說,黃的行程十分忙碌,疫情期間多外帶,且飲食走養生路線,不常吃美食,但有機會也會放上IG,也曾在限時動態放美食照。

不過被問到陳時中陣營這樣能否達到效益?李昀臻直言,「我不知道欸,他拍了免治馬桶影片後,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人設」,一下好阿公,又變身桌球高手,還化身美食家,看不出陳的調性主軸在哪裡。

學者認為,政治人物吃小吃,有助拉近與民眾距離。資料照,林林攝
學者認為,政治人物吃小吃,有助拉近與民眾距離。資料照,林林攝

「小吃貼文」有3大策略考量

針對政治人物在選舉期間吃小吃的背後意義,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說,大啖美食的貼文有3項策略性考量,第一點,是和民眾吃一樣的食物,好吃的感覺相同,和選民縮短距離,也達成親民形象。

第二,民眾對吃有興趣,參選人連結吃的圖文和訊息,在網路上會達到一定聲量和討論;第三則是將飲食和在地結合,塑造關心在地的印象。鈕則勳也說,不只在北市,國內外都有這種選戰策略,「『吃播』是必須的」。

對於蔣萬安打婆媽牌,黃珊珊任副市長期間與各地商圈都有良好關係,陳時中大吃效益如何?鈕則勳分析,只要持續做,根據不同受眾,上述3考量總有1、2個奏效,畢竟當下一起吃的部分民眾會覺得親近,社群上也能吸引一些網友關注,而光顧的商家的支持度也會增加。

政治人物透過吃小吃,有助建立親民、接地氣形象。資料照,林林攝
政治人物透過吃小吃,有助建立親民、接地氣形象。資料照,林林攝

學者:不做作、不造假就好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同樣點出,這樣的作法本質上就是要塑造接地氣的人設,對選情基本上不扣分,但也很難有戲劇性大影響;他強調,重點要「發自內心」、吃本來就會吃的食物,若是為了選舉才刻意去吃,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業立進一步說,這樣的陸戰打法一直都存在,即便民進黨擅於空戰,國民黨以陸戰見長,放到現今的地方型選舉,「你不走進市場、不去吃小吃或去宮廟上香,我想都不太可能」。

此外,王業立提到,前總統蔣經國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都喜歡到處吃小吃,用餐過程中與民眾閒話家常,顯見這相當容易營造接地氣形象,其實只要「不做作、不造假,基本上都OK」。

壹蘋娛樂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extapple.entertainment

壹蘋新聞網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extapple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