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指出,在每年新發癌症的500位癌童中,約125位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pALL),發生率高達25%,換言之,平均每4個癌童就有1人是pALL。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1至5歲兒童,尤其2歲至3歲最多」,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博文說明,淋巴系統與骨髓會製造出過量且不成熟的淋巴細胞,這些多而無用的淋巴細胞會壓迫正常血球、淋巴細胞的生成空間,全面衝擊癌童身體機能。

陳博文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大部分難以釐清,僅5%來自父母遺傳,通常是外在因子導致基因突變,造成白血球細胞病變生長,例如出生前曾曝露於X光照射,後天輻射照射,曾接受化療或染色體、基因變異。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發展快又猛,陳博文提醒,若未及時採納正規治療,通常6到9個月就會命危,至今仍是兒童癌症死亡之首。家中兒童出現八大症狀,建議及時帶孩子到小兒血液腫瘤科進行骨髓與血液檢查。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快又猛,未及時治療可能在6到9個月命危。林芳如攝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快又猛,未及時治療可能在6到9個月命危。林芳如攝

林東燦表示,所幸積極採納正規治療,約有80%至90%的癌童可以在完成第一線治療治癒。陳博文指出,台灣目前對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癒率跟歐美差不多,根據台大醫院統計,40年前治癒率約30%,如今大幅提升至80 ~ 90%。

不過,仍有10%至20%的pALL癌童因為基因的關係,對化療反應不佳或容易復發。台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醫師周獻堂說,過往,這些孩子必須完成異體幹細胞移植才有機會控制與爭取治癒。但異體幹細胞移植考驗重重,需先配對到合適的幹細胞,還要採用高劑量化療,副作用較高,且可能需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

如今我國已有細胞免疫治療且成功一例個案,周獻堂分享,該個案在台大醫院確診時僅六歲,在進行基因檢查後,便發現其屬於難治型,第一線治療失敗後都沒有配對到合適骨髓,最後選擇一次性細胞免疫療程,成功治癒且穩定控制至今。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