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名威在臉書發文解釋,會造成失智的維他命D是「活性」維他命D,不是我們一般曬太陽所獲得的的「非活性」維他命D!而「活性」與「非活性」維他命D差異在哪呢?招名威說,英文名字就不同,「經過陽光照射獲得或是飲食攝取,還是一般的保健品,在身體裡都是『非活性』維他命D(calcidiol),它會累積在肝臟和血液中,當人體有需要,肝臟會再把它轉變成『活性』維他命D(calcitriol)。」

他說,通常活性維他命D在「腎衰竭」病人中體內會大量被轉換產生出來使用,而有時低血鈣的病人,像是新生兒低血鈣抽搐症狀,這種急性缺鈣時也會短暫使用。但一但身體調節失去平衡,過量的「活性維他命D」會累積在血液中,就可能會有副作用,像造成血鈣增加、血管硬化、腦部受損等等。

招名威指出,「非活性維他命D」只有在人體有需要時才轉變成「活性」,多了一層控制,不是說隨隨便便都會有這種東西在體內的,「真正要透過產生副作用機會就非常低,萬一高劑量長期使用,文獻判斷每天要超過4000IU才有可能造成失智。如果每天正常飲食,維持15分鐘曬太陽,適量補充維他命,要造成失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他也說明,國衛院的健保資料分析報告,都是過去使用「活性維他命D」「藥物」的病人,不是一般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