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服務35年才能退休
年金改革上路後,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教師的年齡結構,依照教育部的統計,100學年時有約一半的教師其年齡在40歲以下,但本111學年,40歲以下教師的比率已經降到3成以下;50歲以上的教師,10年來占比則從1成上升到近3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紀輕的教師占比越來越低,年紀大的教師占比越來越高。年金改革後,月退休金的請領年齡逐年延後,造成「老」老師的現象越來越重。
依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如果是屆齡退休者,則月退休金的起支標準為「年資至少15年、年齡滿65歲」,申請一般自願退休,則在年資滿15年的情況下,年齡滿58歲即可開始支領月退休金。一般師培畢業、教檢通過、實習完成,如果順利考上教甄,進入教職年齡大約落在23至24歲,若要到58歲退休,恐怕得服務35年左右,非常漫長的工作期程。
教學變革與示範疑慮
「老」老師因為年金改革無法提前退休,教師年齡結構失衡,又因為少子化,正式教甄開缺保守(怕超額難處理),以致年輕教師到處流浪代理代課,師資處在不穩定狀態。雖然資深教師在教學或班級經營上,有豐富的經驗,也比年輕教師扎實,但體能隨年紀增長而下降,甚或健康情況不若以往,在面對新課綱的課程教學變革,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數位遠距教學,總會覺得力不從心,這也是大部分家長所擔憂的。
與我們鄰近的日本,中小學教師屆齡退休年齡為60歲,比我們少5歲,且60歲以前可選擇在符合條件下提前退休,我們的規則是從58歲往上加,日本卻是由60歲往下降,顯見我們的「老」老師現象比起日本嚴重許多。雖然現代人的餘命很長,但中小學教職工作對象是18歲以下的孩子,有些體力比較耗損的科目如體育課,60歲以上的教師如何作示範?恐怕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地推敲。
世代沒得交接的窘境
年金改革前「老」、「中」、「青」的教師數量在校園內還算平均,在經驗傳承與教學創新上可以綿延不絕。年金改革後,此種平衡的現象被打破了,換來的是老的出得慢,年輕的進不來,落得有經驗沒人可傳承的窘境,這確實是一種另類的「校園危機」,主管機關應重視此問題的嚴重性。
年金改革之於中小學教師,建議檢討修正,可考慮降低58歲月退的門檻,並給予滿多少歲退休的優惠,如此,可兼顧年金改革的精神,也可讓中小學師資年齡結構恢復平衡,這才是改革之幸,學生之福。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