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主計處公布的數據,台灣由AI帶動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出口大幅成長,第3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概估成長7.64%,創下17年來新高。


中央社報導,韓國總統李在明今天在國會發表年度預算演說時指出,韓國將把人工智慧(AI)相關支出增至3倍多,用於發展基礎設施並鼓勵AI技術的應用。


不過,李在明表示,將提撥10.1兆韓元(約新台幣2160億元)用於「一項重大轉型,旨在推動韓國與美國、中國一同躋身全球三大AI強權之列」。


他說:「我們將大幅擴大投資,以迎接『AI時代』的到來。」他指出,這個金額相當於今年AI相關預算3.3兆韓元的3倍多。


這項提案是在李在明概述2026年政府支出計畫的演說中所提出。


整體而言,預算計畫總額為728兆韓元,比今年增加8.1%。


李在明的預算案需要國會過半數通過,鑑於他所屬政黨的國會多數席次,預算案很可能過關。


韓國擁有全球兩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SK海力士(SK hynix)。


這兩家科技巨擘生產的晶片,對AI產品以及這個快速發展產業所依賴的高耗能資料中心至關重要。


兩家公司最近都與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簽署了初步協議,為美國政府力推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基礎設施計畫提供晶片和其他設備。


李在明表示,明年AI預算中的2.6兆韓元「將投資於工業、日常生活和公共部門的AI導入,另有7.5兆韓元將用於人才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


美國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上週宣布,計劃向韓國供應26萬片輝達最先進的晶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印度成功發射4400公斤自製衛星 放眼首趟載人太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