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CCS)本週舉辦系列活動,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今天出席「第11屆東協競爭會議:東協競爭政策的新時代」(11th ASEAN Competition Conference: A New Era for Competition Policy in ASEAN)會議。中央社等國際媒體受邀採訪。


會議發表「東協競爭行動計畫2026–2030(ASEAN Competition Action Plan 2026 – 2030)」,闡述東協在區域合作、加強執法協調及培育以創新驅動的市場戰略方向,並探討區域合作倡議、衡量競爭政策的經濟影響、協助東協中小微企業進入全球市場、運用人工智慧,以及透過競爭執法應對生活成本挑戰。


劉燕玲致詞時表示,近年來全球經濟面臨多重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疫情所造成的干擾,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貿易壁壘升高所帶來的壓力,重塑了國際貿易格局,亦顯示出全球價值鏈(GVCs)的脆弱性。


劉燕玲指出,由於全球經濟體系的高度連結,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單獨應對這些干擾。這些挑戰的跨境性質已顯示,更緊密的雙邊與區域合作不僅有益,更是絕對必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效的區域競爭政策至關重要,能幫助各界在動盪時期中前行,推動價格可負擔性、市場效率與商業創新。


2007年東協經濟部長會議成立「東協競爭專家小組」(AEGC),專責處理東協內部的競爭政策與法律事務。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第57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近日更簽署「東協競爭框架協議」(AFAC)。


劉燕玲表示,隨著AFAC框架的建立,東協各國競爭法體系將變得更嚴謹、一致與透明。區域內的企業將能在防範反競爭行為的保障下,於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中運作。


此外,她亦宣布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將於本次會議發表「AI市場工具包」(AIM Toolkit)。該工具包由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局(IMDA)合作開發,屬於一項自願性的自我評估工具,協助企業確保其AI模型與作法,符合促進競爭與有利消費者的原則。


「這項工具在創新與監管合規之間取得平衡,既促進AI永續發展,也營造一個值得信賴的環境,以抑制反競爭行為,保障消費者利益」。劉燕玲指出,企業能藉此更早識別潛在的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問題,進而降低其涉及反競爭或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風險。(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故宮捷克展遭恐攻威脅!「不停辦就看著辦」 外交部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