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彩繪鮮明的龍舟、鼓聲震天的節奏、蓄勢待發的隊伍,這些畫面並非來自亞洲,而是烏克蘭首都基輔。來自全國的現役與退伍軍人、包括因戰受傷的參賽者,齊聚聶伯河畔,參加當地首場軍人龍舟賽,透過競技運動重拾團隊精神,有助重返平民生活。


比賽在基輔左岸一處水上活動中心舉行,由關注退伍軍人的非營利組織「Military Sport」與「小艦隊」(Mala Flotylyia)主辦,吸引20支來自軍隊與志願組織的隊伍報名,每隊由10名槳手與1名鼓手組成,完成200公尺賽程。


主辦方表示,活動歡迎不同背景與程度的參賽者,許多隊伍一週前才開始訓練,也有選手是當天首次划槳,但無損現場熱烈氣氛。觀眾區擠滿親友團,歡呼聲與鼓聲交織。


其中幾位參賽者是在戰爭中受傷退伍的軍人。弗拉迪斯拉夫‧特爾諾波爾(Vladyslav Ternopol)在烏東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的夜間任務中,遭遇地雷與無人機攻擊,左腿截肢、右腳受傷,三週前才裝上義肢,目前仍在學習使用拐杖走路。


特爾諾波爾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參加龍舟比賽是為了訓練自己的身心協調,「你需要與整隊人行動一致,相同速度,相同力度。只要有一邊不對等,或是有一人稍微不協調,全船都會慢下來,所以團隊合作非常關鍵。」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來自全國的現役與退伍軍人、包括因戰受傷的參賽者,其中有參加者因俄烏戰事需要截肢。總統澤倫斯基今年2月公布,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近39萬軍人受傷。 中央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來自全國的現役與退伍軍人、包括因戰受傷的參賽者,其中有參加者因俄烏戰事需要截肢。總統澤倫斯基今年2月公布,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近39萬軍人受傷。 中央社

划龍舟訓練身心與團隊合作

他笑稱,雖然原本只是抱著「參與就好」的心態參賽,但團隊在賽前五天每天訓練,最後也激發了他的鬥志。


另一名參賽者魯卡維齊亞‧瑟爾希約維奇 (Rukavytsia Serhiiovych),剛從前線返回休息。他曾因砲擊多次受傷,體內仍有碎片。他表示,龍舟競賽提供熟悉的集體氛圍,有助於脫離前線後的心理適應。「我不習慣孤獨,這讓我有點焦慮。我想補充像龍舟這樣的競賽,對我們很有用,它推動你向前走。」


主辦單位指出,龍舟是體驗團結精神的國際運動,希望透過此活動協助軍人重建自信、加速重返社會,也邀請民眾參與,展現對軍人的支持。


「Military Sport」發言人安娜斯塔西婭 (Anastasiia) 表示,她首次接觸龍舟是在美國的國際龍舟比賽,看到參賽者不分男女老幼,觸發她把構想帶到烏克蘭。


她說醫院只能協助早期治療,往後只能靠運動來持續復健,而龍舟的團隊合作,有助讓退伍軍人打開心扉。「當他們找到團體運動中的『家人』時,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良藥。」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雖然龍舟實屬亞洲文化,但主辦單位首次接觸龍舟是在美國的國際龍舟比賽,指龍舟比賽是體驗團結精神的國際運動,希望透過此活動協助軍人重建自信、加速重返社會。 中央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雖然龍舟實屬亞洲文化,但主辦單位首次接觸龍舟是在美國的國際龍舟比賽,指龍舟比賽是體驗團結精神的國際運動,希望透過此活動協助軍人重建自信、加速重返社會。 中央社

在團體運動中找到「家人」

隨著戰爭邁入三年半,退伍軍人數快速增加。根據烏克蘭退伍軍人事務部(Ministry of Veterans' Affairs)資料,烏克蘭退伍軍人由2022年的120萬人,預估至2025年底將增至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0%。


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年2月公布,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近39萬軍人受傷、4萬5000人陣亡。外界估計實際數字恐更高。


為因應龐大的退伍需求,政府2025年度預算編列105億烏克蘭幣「荷林夫納」(hryvnia,約新台幣77億元)支援退伍軍人政策,包括29億用於職涯重建、17億提供身心復健、49億則補助退伍軍人與陣亡軍人家屬的住房與福利。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來自全國的現役與退伍軍人、包括因戰受傷的參賽者。根據烏國政府數字,烏克蘭退伍軍人由2022年的120萬人,預估至2025年底將增至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0%。 中央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來自全國的現役與退伍軍人、包括因戰受傷的參賽者。根據烏國政府數字,烏克蘭退伍軍人由2022年的120萬人,預估至2025年底將增至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0%。 中央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吸引20支來自軍隊與志願組織的隊伍報名,完成200公尺賽程。 中央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首場軍人龍舟賽,吸引20支來自軍隊與志願組織的隊伍報名,完成200公尺賽程。 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重大羞辱片!川普剛見李在明 就「五花大綁」逮捕300名韓國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