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日本人來台發現,台灣許多開闊的三線道馬路,會用安全島隔開最外側車道,如台北市中山南路、愛國西路等,而安全島上種植行道樹除了增加綠意,也兼顧行人安全,令人聯想到大阪御堂津道路。
根據史料,這些筆直寬敞的三線道並非現代才有,而是可追溯至百餘年前日治時代,當時為推動都市現代化,拆除老舊城牆,才規劃出這種兼顧交通與美化的特色大道。
根據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01年(明治34年)台北市政府公布「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決定拆除台北城牆,依歐洲都市範例設計環狀「園林大道」,城牆及護城河改為寬約40公尺的三線道路。
不過日媒記者來台租車上路發現,在三線道上開車十分困難,尤其是變換車道或準備右轉時,分隔島讓行車瞬間變得困難,同時還要留意外側源源不絕的機車車輛,難度等級有如「大魔王」。
日媒指出,台灣這類三線道車流量日增,許多由行道樹隔開的綠地及人行道被改為車道,行人空間遭到限縮。反觀大阪御堂津由於車流量減少,部分外側道路已改為人行道,預計未來將擴大至整條道路。




雙普會談了個寂寞 烏克蘭與普丁反鬆口氣?只有川普自打臉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