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治新聞網Politico今天率先報導,並由法新社看過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指令,內容要求任命一位核電「沙皇」,以於6個月內選出兩個商業提案。NASA指令說,這在超越中俄聯合計畫上極其關鍵。


這份日期7月31日的備忘錄,由代理NASA署長兼美國運輸部長達菲簽署。美國總統川普第2個任期內,NASA重心已從科學研究轉向載人太空探索,而今天曝光的這份備忘錄就是最新例證。


備忘錄內容指出:「自2024年3月以來,中國和俄羅斯至少三度宣布將合作於2030年代中期在月球部署反應爐。」


「率先達成此舉的國家可能會宣布一個禁區(keep-out zone),若美國未能搶得先機,美國排定的『阿提米絲』(Artemis)據點建立計畫將嚴重受阻。」


在地球以外運用核能的構想並非新鮮事。


NASA自2000年以來已投入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研發小型、輕量的裂變電力系統,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進展至可供飛行使用的階段。


最近一次嘗試是在2023年,當時完成了3份價值各500萬美元的產業研究合約,重心放在產生40千瓦(kilowatts)的電力,足以對30個家庭持續供電10年。


與太陽能不同,裂變系統可全天候運作,考慮到月球黑夜時間長達數週,而火星表面會有沙塵暴,一個可以全天候運作的電力系統可說是價值連城。


而科技的進步,已讓這類系統日益小型化與輕量化。


NASA是2024年12月正式決定在火星使用核電,這是人類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7大關鍵決策中的第一步。


根據業界反映,火星表面電力需求至少需達100千瓦,才能支撐「長期載人運作,包括就地資源利用」,包括維持生命、通訊及開採火星表面冰層的設備。


這項計畫假設採用一款可搭載質量高達15公噸的「重型登陸器」,目標要「在2030會計年度第1季具備發射能力」,也就是2029年底。

 

美國代理NASA署長兼運輸部長達菲。美聯社
美國代理NASA署長兼運輸部長達菲。美聯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一屁孩慘了!社群發文放話炸首爾新世界百貨 韓中學生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