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中心或稱熟食中心,是星馬地區特有文化與美食景觀。新加坡在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興建小販中心,讓街邊的流動攤販聚集在乾淨與衛生的環境中營業,當地人多半稱之為Hawker Centre或Food Centre。
這次名單中,小販「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麵」等美食摘下一星,日式Sushi Sakuta等餐館晉升二星,法式Les Amis等餐館摘下三星。
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沈宗祐告訴中央社,除了高級料理,米其林指南再次肯定庶民美食,不只是飲食的認可,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延續與被認同。
他說,小販文化本來就是「人民養出來的」,是一代代手藝的傳承,也是不同族群在同一個空間裡和平共存的體現。如今能再度得到國際肯定,是讓這段歷史與價值被看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2020年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台灣的遊客李文慶本週造訪新加坡,在牛車水、紐頓等多處小販中心品嚐美食。他告訴中央社,因電影瘋狂亞洲富豪中小販中心的場景而慕名而來。
他說,這裡是最接地氣的新加坡人生活場域之一,「如今竟然能在這樣的地方享受到米其林美食,真的很特別。」
「小販中心」堪稱新加坡庶民美食聚集地,除了華人習慣的中式餐點,還有馬來菜、印度菜,反映當地多元種族的社會風情。星國人口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組成。(中央社)

恐怖!攀日本第5高峰「一摔就頭破血流」 竟是65歲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