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報導,若達成協議,中油將在美國建造更多液化天然氣工廠以擴大出口能力之際,加入愈來愈多的亞洲企業行列,取得美國天然氣資產所有權,得到獲取天然氣的機會。
根據中央社,對於把關稅政策與擴大進口美國能源互相掛鉤的川普政府,此舉也能讓台灣獲得政治籌碼。
消息人士說,台灣中油近月在探索收購公共或私募股權支持、活躍於頁岩層領域的天然氣製造商擁有的資產,而頁岩層攸關現有或未來的液化天然氣工廠,例如德州東部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油氣田。
消息人士說,中油也考慮收購較成熟的資產,例如阿帕拉契盆地(Appalachian Basin)的馬塞勒斯(Marcellus)頁岩,由於技術上的進展讓營運商得以用更低的鑽探成本開採更多碳氫化合物,此地近年獲得更多買家關注。
中油沒有回覆置評要求。
消息人士提醒,目前未保證敲定任何協議,台灣中油仍可能收購其他地方的資產。由於事涉機密討論,這些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根據船舶追蹤公司Kpler資料,台灣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過去15年穩定增加,2024年創下2178萬公噸的紀錄。
台灣中油等一些亞洲企業早已收購美國多家液化天然氣工廠的股份。擁有天然氣製造資產,是確保這些工廠供應天然氣的一種方法。
台灣中油今年3月與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開發公司(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簽署協議,同意購買液化天然氣,並投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畫,這項計畫將透過管線,從阿拉斯加北部偏遠地區往南輸送天然氣,以液化天然氣形式運到台灣、日本和韓國。總統賴清德說,這將確保台灣能源安全。
一名消息人士說,中油也有興趣收購Aethon Energy Management的一部分海恩斯維爾資產。消息人士說,這家私人投資的美國能源管理企業正與日本三菱商事談判出售整家公司,但不保證能談成。Aethon對此不予置評。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數據,海恩斯維爾每天產量約為154億立方英尺(約4.36億立方公尺),是美國第3大天然氣產區,在外國買家和投資公司眼中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項。
同時,阿帕拉契盆地是美國最大天然氣產區,根據能源情報署數據,每天產量達364億立方英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