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接受 CNN 節目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專訪時表示:「如果這個世界缺乏新點子,那麼生產力的提升就會轉化為失業。」
他的話是回應 Anthropic 執行長阿莫代伊(Dario Amodei)近期的言論。阿莫代伊上月警告,人工智慧技術在不久的未來可能會引發失業潮。他向 Axios 表示,AI 有可能淘汰一半的初級白領職位,並在五年內將失業率推升至 20%。
黃仁勳則認為,只要企業能夠持續創新,提出新的構想,就仍有空間讓生產力與就業同步發展。但如果缺乏新目標,「生產力只會拉低」,最終可能導致就業機會減少。
他說:「關鍵問題是,這個社會還有沒有新的想法?如果有,而我們的生產力又更高,那我們就能持續成長。」
過去幾年來,AI 投資的激增帶動了一波龐大的科技熱潮,但也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會威脅未來就業市場的憂慮。根據人力資源公司 Adecco Group 2024 年的調查,大約 41% 的執行長表示,在未來五年內,AI 將導致數千家公司裁減人力。而世界經濟論壇(WEF)於今年一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有 41% 的雇主計畫在 2030 年前因 AI 自動化而縮減人力。
黃仁勳表示:「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有些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新工作誕生。我希望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生產力提升,能夠帶動整個社會向上發展。」
輝達是引領這波 AI 革命的公司之一,市值一度突破 4 兆美元。這家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晶片製造商,其技術被用來為微軟、亞馬遜、Google 等企業的 AI 模型與雲端服務的資料中心提供動力。
黃仁勳也為 AI 的發展辯護,強調「回顧過去 300 年、100 年、甚至最近的電腦時代,就業與生產力一直是同步增長的」。他補充,科技進步能幫助我們實現「源源不絕的創意」以及「建構更美好未來的各種方式」。
人工智慧也極可能改變工作的進行方式。根據杜克大學與美國亞特蘭大和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在2024年的一項調查,超過一半的大型美國企業表示,他們計劃自動化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例如支付供應商或處理發票等任務。
黃仁勳表示,即使是他的工作,也因 AI 革命而有所改變,「但我仍然在做我的工作。」
一些公司也開始使用 AI 工具,例如 ChatGPT 和聊天機器人,來處理創意任務,包括撰寫職缺公告、新聞稿,甚至設計行銷活動。
黃仁勳說:「AI 是我們所見過最強大的科技平權工具,它讓那些原本不了解科技的人也能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