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運作仰賴大型資料中心,即時處理查詢、儲存數據並產出回應。這些中心全天候運轉,消耗龐大能源。

美聯社報導,美國科技公司在各地加速興建資料中心,但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速度趕不上,多數資料中心仰賴化石燃料供電,對環境造成衝擊。

資料中心也必須依靠淡水降溫。美國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指出,大型資料中心每日耗水量最高可達500萬加侖,約等同一個5萬人口城鎮的日常用水,增加地方水資源的壓力。

緬因大學新媒體教授伊波里托(Jon Ippolito)開發一種應用程式,能比較不同數位活動的能源消耗。他發現,一個簡單的AI查詢,例如「法國首都是哪裡」,耗電量約為一般搜尋的23倍。

若是複雜的提問,例如「多少顆小熊軟糖可以塞滿太平洋」,則可能放大到210倍,顯示問題越複雜,背後的計算量與能源需求就越高。

生成影像與影音的耗能更驚人。AI公司Hugging Face研究指出,生成一張高畫質圖片,所需電力相當於替手機充電一半。

伊波里托的數據顯示,一段僅3秒的AI影片,耗能相當於讓一顆白熾燈泡持續點亮超過1年。

專家指出,一般使用者容易忽視AI工具對環境的衝擊,因為當使用者在手機上輸入指令、生成圖片的時候,不影響手機本身的電量,使用者直覺上感覺不到背後龐大的資料中心正在耗水耗電。

專家提醒,科技公司雖持續提升晶片與資料中心效能,但整體耗能不一定會因此下降。隨著AI工具滲入日常生活,查詢次數與應用不斷增加,反而推高總體能源需求。(中央社)

AI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縣市拿500元消費券!國旅5億郵輪飯店亮相 3大商圈吃必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