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團隊分析88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腸道菌相,發現他們的腸道菌群多樣性低於健康對照組,且壞菌比例較高,其中不少菌種可能來自口腔。

研究同時發現,保持良好且穩定的口腔衛生,可能有助延緩或預防這種疾病的早期徵兆。

研究共同作者、國王學院定量系統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肖伊博士(Dr. Shoaie)表示:「越來越多證據指出,腸道與口腔菌群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息息相關。當腸腦軸失衡,可能引發免疫系統錯亂與發炎反應,最終傷害神經細胞。」

研究也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腸道含有更多有害細菌,這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過去也曾有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中的某些添加劑可能促使大腦發炎並引發氧化壓力,進一步提高罹病風險。

團隊在《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來自口腔的細菌可能進入腸道,在體內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發炎並損害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

多巴胺是負責調控情緒與運動的神經傳導物質,巴金森氏症患者因多巴胺不足,會出現手部震顫、動作遲緩、肌肉僵硬等症狀,並伴隨記憶力衰退與思考能力下降。

專家建議,維持均衡飲食、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並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維持腸道菌群健康,降低罹病風險,並可能延緩認知功能惡化。

不過,研究共同作者克拉森博士也提醒,目前還無法確定,是細菌失衡導致神經退化,還是巴金森氏症帶來的身體變化,造成這些細菌生長。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短蘋|狼醫事件頻傳!衛福部卻用「這句話」一拖再拖 病人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