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罕見地承認失敗的情況下,朝中社(KCNA)指出,因為發射機制故障,這艘尚未命名、重達5,000噸的驅逐艦船尾過早滑入水中,導致船體部分被壓毀,船艏則仍卡在船臺上。

金正恩稱這次下水失敗是「犯罪行為」,並將其歸咎於包括軍需工業部、金策工業綜合大學和中央造船設計局在內的多個國家機構的「絕對粗心大意」與「不負責任」。

根據南韓軍方的分析,這艘軍艦目前側躺在水中。海軍分析人士指出,在這類下水事故中,船艦所受的損害可能是「災難性的」。北韓官媒尚未立即公布事故現場的影像。

北卡羅來納州坎貝爾大學(Campbell University)教授兼海事專家梅可格里亞諾(Sal Mercogliano)告訴CNN:「如果船體在下水時無法同步移動,應力就會撕裂船殼,」

位於夏威夷的海軍分析師舒斯特(Carl Schuster)在審閱北韓官媒朝中社的報導後表示,他認為船體在此類事故中所承受的應力可能會「使船身變形、產生裂縫,甚至可能斷裂龍骨,具體情況則取決於應力集中的位置。」

這次下水失敗對北韓數十年來最具雄心的海軍現代化計劃構成了重大打擊。

這艘軍艦原本是北韓近期內連續公開的第二艘大型海軍水面艦艇。今年四月,金正恩才剛公開亮相「崔賢號」,這是北韓數十年來首次新建的驅逐艦,並宣示將持續建造更多驅逐艦、巡洋艦及護衛艦。

「崔賢號」被官媒形容為「新一代」戰艦,並大肆宣傳其將在平壤所稱「美國與南韓日益升高的威脅」下,強化海軍的備戰能力。

西方國防分析人士指出,「崔賢號」標誌著北韓從老舊的蘇聯時代艦艇轉向更新設計的重大轉變。儘管相關細節仍屬機密,但衛星圖像與公開畫面顯示,「崔賢號」可能在設計上與俄羅斯現代軍艦有相似之處。

北韓缺乏維修必要設施

南韓軍方發言人李成俊指出,週三受損的這艘艦艇被認為與「崔賢號」的裝備相仿。

此次事故讓外界對北韓是否具備擴大其海軍規模的能力產生疑慮。金正恩強調,這起損壞事件不僅要進行技術修復,也必須追究政治責任。

他下令必須在六月底召開的朝鮮勞動黨全會之前修復這艘驅逐艦,稱此事關乎「國家榮譽」。

然而,鑑於可能的嚴重損壞程度,分析人士認為要在金正恩設定的期限內完成修復幾乎不可能。

南韓退役海軍上將金德基向CNN表示,北韓顯然缺乏將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甚至進行回收與維修所需的關鍵基礎設施——乾塢。

乾塢是一種可灌水使船隻浮起、再排水以便建造或維修的盆地型設施。

「乾塢是一項昂貴設施,北韓很可能沒有……在乾塢排水後修船很容易,但他們沒有這項設施,」這位退役上將說,並補充指出修復可能需要四到五個月以上。

南韓國會議員與國防分析師柳容元則指出,這次事故很可能是因為急於讓艦艇下水導致的,他警告說倉促修復可能在未來造成更大問題。

舒斯特也認為,即便能修復,所需時間更可能以數月計,而非數週。

根據朝中社報導,北韓已成立事故調查小組,部分高層官員可能在即將召開的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中受到譴責。

北韓海軍一向被認為是該國軍力中發展最為落後的部門。驅逐艦建造步調之快已令外界驚訝,也引發質疑:這些艦艇的技術有多少是真正可用的,又有多少只是象徵性存在。

美國教授梅可格里亞諾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平壤這些新戰艦是否真的配有引擎,因為官媒至今未曾公布這些船隻在航行中的影像。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5旬翁坐牢30年「竟爽中48億樂透」!這原因又要蹲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