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導,北京居民李朔在投票開啟前告訴CNN,「對我們普通中國人來說,誰成為美國總統,無論是候選人A還是候選人B,都一樣」。

這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國從決策者到普通公民都普遍認為,無論副總統賀錦麗還是前總統川普當選,美國政府都將限制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

川普的上任期間,共和黨對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發動了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運動,並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語言形容導致COVID-19的病毒。

在拜登總統的任期內,雖然語氣有所轉變,並努力穩定雙方溝通,但美國對中國國家安全威脅的擔憂只增不減,拜登對中國科技產業施加了投資和出口管制,並徵收關稅,同時在支持台灣這一「紅線」問題上,似乎也偏離了長期以來的美國政策。

隨著中國人民在經濟前景上感到黯淡,該國在疫情控制措施後難以全面復甦,加之更廣泛的經濟放緩及房地產市場危機等挑戰。

因此,儘管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仍在中國的日常新聞報導和在線討論中播放,但對候選人及其政策的興趣似乎與過去的美國選舉相比有所減弱。

隨著過去幾個月競選活動的展開,北京的國營媒體將焦點放在了美國的社會動盪和兩極化上。

最近幾天,微博上「美國選舉」標籤下的熱門貼文是關於美國人對潛在選舉後暴力的擔憂。該貼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一個部門發布,引用了美國媒體的調查數據。

一幅最近由國有報紙《中國日報》發布的漫畫在國內媒體中流傳,描繪自由女神像被標籤為「政治暴力」的龍所吞噬。

來自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報導指出,「美國各行各業都非常緊張,輿論動盪不安。隨著今年美國選舉中政治兩極化和輿論分歧的加劇,政治暴力也在加劇」。

新華社附屬的一本雜誌則將選舉描述為「缺乏希望」,最終由像華爾街這樣的「看不見的力量」決定。

一些民族主義博主不時發布影片和貼文,愉快地渲染他們所描述的美國「內戰」的可能性。

儘管報導了美國和國際媒體在充滿爭議和暴力的美國選舉期間報導的擔憂,許多中國人仍然敏銳地觀察著民主過程,並指出與自己制度的對比。

賀錦麗和川普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一直是熱門話題。

賀錦麗在拜登於7月退出競選後成為民主黨候選人之前,在中國社交媒體用戶中相對不為人知。

自那以後,許多在抖音等影片與貼文出現許多對副總統的嘲諷,例如何時取笑她的笑聲。

川普在中國互聯網上曾獲得過一些諷刺性的讚賞。作為總統,他獲得了「川建國」的綽號,暗指他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和分裂性內政議程有助於北京在全球舞台上超越華盛頓。

但在過去八年的動盪之後,對川普的熱情似乎已經降溫。

無論誰贏得美國選舉,分析人士表示,共產黨領導人可能預期緊張的雙邊關係不會有太大改善。

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表示,「展望未來,無論賀錦麗還是川普成為下任美國總統,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連續性幾乎肯定會超過任何潛在的重大轉變」。

延伸閱讀:美國大選衝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真主黨火箭彈襲以色列北部 4名泰勞身死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