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台灣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的執行與調查力道相對寬鬆,加上商品品質與價格競爭力夠,成為俄國軍工業進口商和海內外供應商主要下手目標。

烏克蘭援引國貿、各國海關數據以及公開資訊調查指出,台俄雙邊貿易額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呈下滑趨勢,不過透過中國、香港、土耳其等第三地,俄國仍能持續取得台灣企業貨品。

根據調查報告,俄國經由第三地進口的台灣企業貨品總額,從2022年不到8.5億美元,增長至約17.5億美元,2023年更進一步增長至約18.5億美元。

調查指出,俄國企業能透過錯縱複雜的手法和供應網,成功規避制裁和出口管制,常見方式包括在俄國國內外成立新公司、以「民用」掩護「軍用」、利用中、港等未加入國際制裁的國家地區業者取得所需貨品,再將台灣商品重新包裝為「俄羅斯製造」。

前烏軍總司令幕僚丹尼柳克(Oleksandr V. Danylyuk)表示,中國(含香港)、土耳其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協助俄國規避制裁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部分台灣製造商仍持續與俄羅斯企業合作。這些製造商或許認為相關產品是為滿足「民用」需求,實際上在戰時經濟體制下,俄國「民用」工業生產規模不需要這麼多機械設備或微電子產品。

丹尼柳克強調,台灣不是唯一參與國際制裁、產品卻仍流入俄羅斯的國家,然而或許是考量中國對台灣的安全威脅,西方國家往往對台灣企業採取相對「寬容」的態度。

在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一項公開資料庫中,針對俄羅斯武器系統內所含零組件、以及用於武器生產的設備工具,若在下拉式選單選擇「台灣」,可找到一系列關於產品、製造商、應用項目等的資訊。

丹尼柳克說,俄、中兩個具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原本就氣燄高張,「俄羅斯的勝利將擴大中國的對台行動空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川普人事挫敗!準司法部長竟被爆買春 蓋茲退出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