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官方指出,在韓江的作品中,她直視歷史創傷和隱形的規則,在每一部作品中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性。她對於身體與靈魂、活著與死亡之間的聯繫具有獨特的洞察力,並以她詩意而實驗性的風格成為當代散文的創新者。

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帕姆(Anna-Karin Palm)表示,對韓江作品不熟悉的讀者應從她2014年的小說《少年來了》開始,內容反思1980年光州事件,當時超過100名平民在由學生領導的韓國光州親民主示威活動中喪生。

帕姆在頒獎典禮上說,《少年來了》顯示出「生者與死者始終交織在一起,而這類創傷會在一個族群中代代相傳。」

帕姆補充道,韓江「強烈、抒情的」寫作幾乎成為面對這種歷史暴力的安慰,「她那非常溫柔且精確的散文本身,幾乎成為了對抗權力喧囂的力量。

頒獎之前,委員會另一成員馬特森(Ellen Mattson)詳細說明了評審團每年如何選出文學獎得主的過程。

「我們從大約220個名字的長名單開始,」馬特森說。「然後我們必須在這個龐大的名單中篩選出來——這時我們需要來自世界各地專家的幫助。」最終,委員會會篩選出約20個名字的名單,然後再縮小到5位作家的短名單。「這才是實際工作開始的地方,」馬特森說。

每位委員都必須「閱讀這五位作家的所有作品」,以開始專注於選出一位獲勝者。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馬爾姆(Mats Malm)宣佈獲獎消息時表示,當他打電話祝賀韓江時,韓江正在「過著普通的一天」,她「剛與兒子吃完晚餐。」

根據她的《素食者》中文版作者簡介,1970年生的韓江,是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也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了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獲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她著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白》(2018)、《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以及2021年作品《永不告別》等。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9月CPI高於預期 美股開盤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