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過去星巴克主打是在家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在疫情期間,星巴克和許多提供內用的餐廳一樣,努力推廣得來速和外帶生意。

星巴克發現,作為美國的「第三空間」存在困難,而且不希望咖啡廳成為每個人的公共空間和洗手間,包括無家可歸者或心理問題的人長時間逗留。

出於安全考量,一些美國星巴克限制使用洗手間,這也造成星巴克前執行長蕭茲努力打造多年的「店內體驗」消失無蹤。

餐飲業顧問庫克(Tom Cook)指出,星巴克已經變成了一個很少有互動和參與的商業交易而已。

許多星巴克的店面感覺更像是一家速食店,而非咖啡館,「星巴克曾經有獨特的形象和個性。但這已經不存在了。」

另一個改變是得來速,原本星巴克主打店員與客人互動,現在變成手機點餐,窗口取餐。

商業顧問公司Strategic Horizons的聯合創辦人最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星巴克掙扎的文章,他表示,手機訂餐「使星巴克商品化」,專注於訂單量和效率。

星巴克員工Eisen表示,星巴克試圖平衡來自不同客戶的需求,一些人希望快速取走飲料,另一些人則希望坐下來感受星巴克體驗。

她表示,最佳方式是改善移動應用程式上的訂購體驗,這對客戶和員工都更為友好。這樣一來可以減少客戶的等待時間,減輕星巴克員工的負擔,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飲品,在客戶來取訂單時予以關注,「如果員工感覺壓力較小,他們能夠更友善迎接客戶,讓星巴克的員工和客戶之間建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