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擅人際關係且獨處的人被稱為「繭居者」,主要出現在1990年代的日本,而現在用於描述患有嚴重社恐的青少年。

現今韓國年輕一代有著嚴重的繭居問題,父母為了更了解孩子因而自願參加「幸福工廠」內的「禁閉室」體驗,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在幸福工廠內每個單獨禁閉室與外部相連的唯一空間是門上的一個餵食孔。

父母不允許將手機或筆電帶入禁閉室,每個單間僅僅只有5平方公尺大。

禁閉室的參加者將穿著藍色監獄制服,完整的體驗「禁閉生活」。

大多數參加者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有一個完全與社會脫節的孩子。

一些家長在參加這次的活動後表示,他們開始更好的理解孤獨的孩子。翻攝自BBC
一些家長在參加這次的活動後表示,他們開始更好的理解孤獨的孩子。翻攝自BBC

2023年,韓國衛生福利部對15000名19至34歲的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5%的受訪者正在孤立自己。

意味著全國大約54萬人正在孤立自己。

自今年4月以來,家長們開始參加由非政府組織、韓國青年基金會和藍鯨康復中心資助和管理的為期13周的家長教育計劃。

該計劃的目的是教家長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內容包括在江原道洪川郡的一個設施中獨處三天,參與者將在一個完全仿造的單間禁閉室度過。

目的在於希望禁閉活動能讓父母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孩子。

不論是因爲身體疾病或心理狀態,青少年處於較敏感的時期容易產生因挫折的孤立感。翻攝自BBC
不論是因爲身體疾病或心理狀態,青少年處於較敏感的時期容易產生因挫折的孤立感。翻攝自BBC

陳英海(化名)(Jan Young-hae)的兒子已在自已的房間裡繭居了三年。

陳女士體驗了禁閉室後,才開始了解兒子內心的「情感牢籠」。

「我一直想知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進來,越想越痛苦。」

「但當我開始反思時,我的想法有些變化了。」

陳女士說,她的兒子一直很有才華,她和老公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

但他經常生病,也想努力交朋友,但最終患上了飲食失調,使上學變得困難。

當她的兒子開始上大學時,他似乎在學期內表現良好,但有一天,他完全離開了。

看到他鎖在自己房間裡,完全不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她心整個碎了。

在韓國家庭中,由於孩子不會與家人溝通,導致父母自己也被孤立。翻攝自BBC
在韓國家庭中,由於孩子不會與家人溝通,導致父母自己也被孤立。翻攝自BBC

當金女士來到幸福工廠時,她讀到了其他被孤立的年輕人寫的筆記。

她說,「讀那些筆記讓我意識到,啊,他在用沉默來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人理解他。」

更由於孩子不會與家人溝通,導致父母自己也被孤立。

「通常來說,孩子不會不再參加家庭聚會。」

看著來到幸福工廠尋求幫助的父母急切地等待並找尋著他們的孩子能夠恢復正常生活的那一天。

當被問及如果兒子從孤立狀態中走出來,她會對他說些什麼時,金女士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

「你經歷了這麼多。」

「這很難,不是嗎?」

「但我會一直看著你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好不開心?菲國「詐騙女市長」押解竟燦笑 高官合影惹怒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