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Post報導,一份由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發現,為期八週的道教冥想課程,可以改變大腦功能和自律神經系統活動。研究顯示,這種特定的冥想訓練在「休息時」改變了大腦活動和交感神經反應,但在冥想「過程中」並未產生相同的效果。

先前的研究表明,有經驗的冥想者表現出獨特的大腦活動模式,這些模式顯示出與推論性思維相關的區域活動減少,而與反應抑制和注意力相關的區域活動增加。此外,冥想還被證明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並調節與炎症和老化相關的基因表達。

這項研究旨在通過檢驗道教冥想訓練,對新手大腦活動和自律神經反應的影響來填補這些知識空白。

研究中25名參與者被分為兩組:冥想組和對照組。

冥想組在八週內進行了16次道教冥想訓練,而對照組則參加了聽有聲書的課程。所有參與者之前都沒有冥想經驗,確保了任何觀察到的效果,皆能歸因於這次訓練本身。

在訓練期間,冥想組透過指導冥想,包括放鬆、身體掃描、停止內部對話、可視化和指導呼吸等。他們的身體數據也被記錄下來,包括用腦電圖(EEG)監測大腦活動,以及用光電容積脈搏波圖(PPG)、皮電反應(GSR)和呼吸計測,來評估自律神經系統活動。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並未發現冥想期間,大腦活動或自律神經反應的顯著變化。

而是在休息狀態下,大腦活動發生了顯著變化。具體來說,各個大腦區域的θ波和α波功率都有所增加。

雖然這項研究為道教冥想訓練的效果,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但需要考慮一些限制。首先,樣本量相對較小,這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普遍性。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這些結果,並探索不同個體之間反應的潛在差異。

其次是研究並未考慮其他類型的冥想,是否也會有同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