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從來沒有說過」

一方說出這句話,談話就會變成「你有」、「我沒有」的爭論。

2.「你總是…」、「你從不…」

在華府擔任個人、情侶關係治療師的蓋恩斯(Kier Gaines)說,「總是」與「從不」往往有誇大成分,而且否定了對方的努力。所以對方會防禦,甚至攻擊,他說接下來就不是解決問題模式,而是「全面爭論模式」。
蓋恩斯建議不要翻舊帳,要專注於當下的問題,如「我發現你沒幫忙顧孩子,這讓我很困擾」,而非「你總是不幫忙顧孩子」、「你從不幫忙顧孩子」。

Pexels
Pexels

3.「是啊,可是」

西北大學家庭研究所心理學家所羅門(Alexandra Solomon)說,吵架時運用「可是、但是、不過」這類轉折語氣,長意味對於對方意見僅敷衍帶過,實際上並不理解或認同。

例如一方說「你遲到10分鐘」,另一方卻回「是啊,不過你上星期也遲到」。

Pexels
Pexels

4.「你應該更像...」

華府情侶關係治療師的蓋恩斯(Kier Gaines)說,拿伴侶與他人將較「從來就不是好策略」,例如某某每個月會帶妻子出去玩3次,蓋恩斯強調,一段關係中玩比較遊戲會導致嫉妒,接著這段關係中的自我形象、自信、自重等會發生問題。

5.「我跟別人交往都沒這個問題」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鄭元斌(Wonbin Jung,音譯)說,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問題都在你身上」,這種「語言炸彈」能摧毀伴侶間的信任和安全感。

Pexels
Pexels

6.「你反應過度了」

西北大學家庭研究所心理學家所羅門說,沒有人能精準計算情緒反應,怎樣是恰到好處,怎樣是過度,她指這句話常是逃避責任的託辭。

與其指謫對方反應過度,不如說「你告訴我,好讓我知道你為什麼這麼不高興,我在聽」

Pexels
Pexels

7.「冷靜一點」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鄭元斌(Wonbin Jung,音譯)說,用這句話想讓伴侶平靜,多半會得到反效果,如同火上加油,一如同對方說「你瘋了」一樣。

如果有一方或雙方都盛怒焦躁,鄭元斌說最好的方式是短暫休息,冷靜下來(而非叫對方「冷靜一點」)。

Pexels
Pexels

8.「這又沒什麼大不了」

華府情侶關係治療師的蓋恩斯(Kier Gaines)說,當你認為對方想的事情不嚴重,相當於貶低對方,「你無法衡量對方的感受」,當你沒有參考判斷的準則什麼是「大/大不了」時,就不該說出這種話。

蓋恩斯拿自己與妻子的相處為例,他指太太愛乾淨,有次他把沒吃完的食物和髒碗盤,放進她剛洗刷好的水槽,太太說:「你是要催毀我嗎?」

蓋恩斯建議,遇到類似狀況,可表達自己有不同看法,請對方幫你理解為什麼這件事這麼重要。

Pexels
Pexels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為了水!鋼琴女神嗆醫師陳志金「有精神問題」 他高EQ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