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家媒體報導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者馬京晶等人針對中國這一輪疫情的傳播特性、民眾感染後症狀、人群和地區兼的差異,做了系統分析。

報告指,從12月7日至12月20日,中國多地疫情就已經達到高峰,到12月底已經度過高峰,截至今年1月11日,全中國感染率約累積到64%,以中國總人口而言就是9億人已經「陽」過。

絕大部分受訪者說,感染後出現發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喉痛、味覺嗅覺改變、腹瀉等一種或多種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約82%曾發燒,燒到38.5°C或以上的佔75%,發燒在3天(含3天)以上的佔46%,曾使用退燒藥的佔86%。

至於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雖然網路輿論討論較多的是北京、上海、廣東(北上廣),但研究中實際感染率最高的是在甘肅省(約91%)、雲南省(84%)、青海省(80%)等西部地區。

馬京晶表示,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計資料,部分根據網路對症狀關鍵詞的搜索量計算出來,舉例來說,網路上對「發燒」、「咳嗽」等名詞搜索上升,也就代表感染率上升了。雖然用這種方式不算完全準確的數據,以此類大數據推估成本較低,也可在疫情爆發期間快速了解全中國各地大致感染率。這項研究再加上實際訪談11443人,集結「小數據」來綜整染疫者的經驗談。

調查發現染疫者也有性別差異,女性多認為新冠比感冒更難受,喉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出現率高於男性,症狀消失的天數需要更多,鼻水藥宇咳嗽藥的用藥率也高於男性。

以地區來看,北部「楊過」容易發燒、中部「楊過」咳嗽症狀更嚴重、受訪者中約有一半在染疫5至7天症狀消失並轉為陰性成為「楊康」,約20%感染者需要更久才能康復。

在主觀感受上,有76%受訪者認為感染新冠後的難受程度要高於以前曾染過最嚴重的流感或感冒。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JN.1成中國「優勢流行株」 春節人潮跨區域流動、疫情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