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在其首份年度《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State of Global Water Resources)中指出,2021年地球上有大片地區記錄到比一般情況更乾燥的情形。

這份報告評估了氣候、環境和社會變化對地球淡水資源的影響,以利更有效管理這類資源。淡水資源供應有限,但需求不斷增長。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通常透過水來展現,包括更強烈也更頻繁的乾旱、更極端的洪水、更不穩定的季節性降雨,以及冰川加速融化等。這些也在經濟、生態系統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產生連鎖反應。」

「然而,人們對淡水資源的分布、數量和品質的變化,仍不夠了解。」

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得適量淡水。根據這份報告,到了2050年,相關人數預計將上升至超過50億。

聯合國的研究顯示,2001至2018年間,74%的天然災害都與水有關。

報告並指出,2021年全球所有地區都出現了與水相關、造成重大破壞的極端災害,歐洲西部和南美洲的亞馬遜(Amazon)地區都出現破紀錄洪水,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南部的河流水位卻都降至歷史新低。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評估30年來河川水量變化,發現水量下降地區是上升的2倍。美洲和非洲中部的主要流域呈現水量減少,而印度北部和非洲南部的河川水量漲幅則高於平均水準。

報告還指出,包含所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陸地儲水量,減少的地區遠比增加的多。

缺水熱區包括巴塔哥尼亞、恆河和印度河源頭,以及美國西南部。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一些缺水熱區由於(過度抽取)灌溉用地下水,導致情況惡化。冰雪融化也對若干地區有重大影響,包括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地(Patagonia)和喜馬拉雅山區。」

報告稱,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天然水庫是冰凍圈(cryosphere),包括冰川、積雪、冰帽和永凍土;而這座「水庫」的變化,會影響糧食產量、人類健康和自然界。

報告強調,約有19億人生活在仰賴冰川和融雪供應飲用水的地區,但當地冰川消融的速度越來越快。

報告也敦促當局加速布建乾旱和洪水預警系統,以幫助減少極端災害的衝擊。(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強烈氣旋襲印度孟加拉 至少16死、近百萬人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