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要求106名受試者在聆聽不同類型音樂時,對食物進行評分。他們品嘗小胡蘿蔔、小黃瓜和兩種餅乾,同時聆聽配樂,結果發現,「甜美」曲調配樂可以讓蔬菜嚐起來更甜。

研究人員在《食品品質與偏好》期刊上發表研究,指稱與「低甜度」音樂相比,人們在聽「高甜度」音樂時,會覺得食物甜度提高約5%。研究主要作者蓋德斯 (David Guedes) 說,雖然播放音樂不同於「在食物中加一勺糖」,但似乎仍是增強甜味感的有效策略。

「整體而言,這些發現顯示,音樂等外在感官線索,可能會藉由增加對低糖產品的接受度,協助減少糖的攝取量」,研究團隊指稱,這是「第一次應用聲波調味方法來促進蔬菜的接受度」。

至於為什麼人們會將音樂和味覺聯繫起來,蓋德斯說,這可能是因為飲食是一種多感官體驗,「我們所認為的風味,是味覺、嗅覺及所有感官的結合」,比方說,我們看到某些食物就垂涎三尺,「聲音也是飲食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聽覺通常不是我們想到吃東西時的第一個感官模式」,但有些聲音對於感知食物至關重要,例如吃炸物或咬蘋果時的清脆聲響。

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史賓塞 (Charles Spence) 形容,這有如「聲波調味」,若想讓食物嚐起更甜,需要「具有叮噹聲、高音調的音樂」。

舉例來說,法國作曲家聖桑 (Camille Saint-Saëns) 的《動物狂歡節》就是理想的甜美曲調。史賓塞說:「我認為這是在品嚐體驗中,以聲音吸引人們對某事物的注意。當我們關注某事物時,它在我們的體驗中就會變得更為明顯。」

發稿時間:02:00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營養師評「麥當勞的一天」 百萬人驚訝:滿分100竟只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