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機構瑞典學院6日公布今年得主是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以表彰她「以勇氣與敏銳的洞察力,揭露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與集體限制」。

她的作品在台灣有中譯本,包括《嫉妒所未知的空白》、《沉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其中,半自傳性質的《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曾改編電影《正發生》(Happening,2021),奪得第78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安妮艾諾摘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法新社
安妮艾諾摘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法新社
艾諾是法國文壇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路透社
艾諾是法國文壇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路透社

安妮艾諾深信寫作具有釋放的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協,文字平實、乾淨俐落。

委員會表示,安妮艾諾以莫大勇氣與敏銳度,揭開關乎階級(經歷)的苦痛煎熬,描述了羞愧、屈辱、嫉妒或無法認清自我身分,其成就令人欽佩、永存不朽。

安妮艾諾在寫作時,持續從不同角度檢視生命如何受到性別、語言和階級影響,導致巨大不平等。她的寫作歷程漫長而艱辛。

安妮艾諾1984年資料照片。法新社
安妮艾諾1984年資料照片。法新社
瑞典學院10月6日公布文學獎得主後,展示安妮艾諾的作品。法新社
瑞典學院10月6日公布文學獎得主後,展示安妮艾諾的作品。法新社

安妮艾諾於1940年9月1日出生在法國,1974年以自傳體小說《清空》(Les Armoires vides)開始其文學生涯。她在寫作早期即放棄小說體裁,並專注於自傳體,作品結合歷史和個人經驗,包括1984年出版的自傳體作品《一個人的地方》(La Place),敘事側重於她與父親的關係和其在小鎮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後來進入成人期並遠離父母原籍的過程,她因為這本作品獲得勒諾多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著名得主包括1993年得主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她是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女性作家,知名作品包括《最藍的眼睛》、《所羅門之歌》與《寵兒》。

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學院(圖)評選。翻攝諾貝爾推特
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學院(圖)評選。翻攝諾貝爾推特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自本周一(10/3)起依序揭曉,3日已公布生物醫學,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 Pääbo)獨得。4日公布物理獎,由法國的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國的克勞澤(John F. Clauser)和奧地利的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等3名學者因為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而共同獲獎。

5日揭曉化學獎,由美國的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的梅爾達(Morten Meldal)和美國的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共同獲獎,以表彰3人在鍵擊化學(click chemistry)與生物正交性化學(bioorthogonal chemistry)發展的成就。其中,夏普萊斯是二度摘桂冠 。

今起陸續再公布文學、和平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每獎項的得主除了獲得證書與獎牌,還將獲得1千萬瑞典克朗(約2868萬元台幣)的鉅額獎金。

★相關新聞 文學獎得主半自傳小說寫「女大生墮胎」 拍成電影奪金獅獎 文學獎第17位女得主出爐 歷來7年從缺、2人拒領 艾諾摘諾獎文學桂冠 法國文壇女性第一人

發稿時間:19:02 更新:新增照片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諾貝爾今頒獎 和平獎得主在獄中再度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