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聞網站STAT根據過去論文被同儕引用次數、先前得獎紀錄、專家分析,認為今年醫學獎(生醫獎)得主,可能會是帶領人類進入染色體時代的領航者,或研發mRNA新冠疫苗的先驅,或是細胞的能量產生、細菌的化學對話。

科睿唯安(Clarivate)科學資訊研究所分析師潘德柏里(David Pendlebury)每年會根據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獲得學術榮譽等跡象,列入一份可能獲獎的名單,自從2002年至今,有64位諾貝爾得主在他預測的名單之內。

潘德柏里指出,研究細胞內畸形蛋白質聚集,解謎帕金森氏症、漸凍症、額顳葉失智症的神經病理學者,有可能是今年得主,任職美國賓州大學的華裔美籍神經病理學家李文渝(Virginia Man-Yee Lee)2006年發表的相關論文被引用超過4千次,日本的東京都醫學研究所腦神經科學學者長谷川成人幾個月後也發表過類似論文。潘德柏里說,不同的學者鑽研同樣的領域,各自發表類似的論文,在學術界司空見慣。他倆的論文對於治療相關疾病有重大的啟發作用。

此外,與乳癌、卵巢癌有關聯的BRCA基因變異,地中海型貧血的基因治療等,相關學者也可能獲獎,被提及的學者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金恩(Mary-Claire King)、哈佛醫學院的歐爾金(Stuart Orkin)也被列入可能獲獎的名單。

今年的醫學獎也可能緊扣對抗新冠疫情,研究免疫學的耶魯大學醫學院學者謝爾澤(Jason Sheltzer)、研究mRNA的賓州大學醫學院教授魏斯曼(Drew Weissman),也被視為熱門人選。

「諾貝爾周」慣例於每年10月初開始,從今天起每天將依序揭曉醫學(生醫)、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獎,下周一(10日)公佈經濟學獎得主。每位得主除了獲得證書與獎牌,還將獲得1千萬瑞典克朗(約2868萬元台幣)的鉅額獎金。

諾貝爾的提名與評審程序極度保密,依慣例提名名單要封存50年,外界總難料中評審的心思,各方專家揭曉前的預測也常有跌破眼鏡的狀況。各種創新的學術研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試煉,證明這項研究經得起考驗,因此諾貝爾得主往往是年事已高的科學家或作家,僅有和平獎這個獎項比較會反映最近發生的時事,諾貝爾委員會稍早透露,今年共有343位候選人被提名角逐和平獎。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諾貝爾今頒獎 和平獎得主在獄中再度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