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機升高與俄烏戰爭有聯動關係。如果你知道美國為什麼促使俄烏開戰,你也能合理推測出為什麼近日台海危機突然升高及其未來的走向。

1999年歐盟創立歐元,強烈威脅到美元霸權。同年3月24日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5月7日還發生美軍B-2轟炸機誤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顯然,科索沃戰爭使歐元價值受到重創,並將全球避戰資金(特別是歐洲資金)趕往美國以及亞洲(特別是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地)。

2022年美國被疫情、國債、通貨膨脹、社會動亂等重大問題夾殺得痛苦不堪,即將開通使用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又將使俄歐的經濟與能源利益捆綁在一起,因此,促使俄烏開戰以收一石多鳥之效不足為奇。但是,以當前的美國財務狀況衡量,花錢開戰不是可行的選項。於是,策士們精心策劃出藉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的謀略。

開戰的考量三層次

開戰的首要考量為「戰費從那裡來?」這事好辦,只須從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所凍結的數千億美元資產中提撥少許給烏克蘭足矣。另方面,可拉歐盟與北約成員國下水,使其成為苦主。再者,亦可趁此出清軍火陳貨,更何況軍火製造成本低而利潤高。

開戰的次要考量為「能否戰勝並獲得理想戰果?」顯然,對俄發動有限戰爭不足以解決美國的深度經濟問題,唯有攪動世局,迫使全球避戰資金逃往美國才是上策。然而,今天的美國不是「以錢生錢」的好地方,即使美元加息,通貨膨脹率仍然太高,戰亂時大量資金仍將逃往亞洲。

所以,開戰的最後考量為「如何阻止資金流向亞洲?」於是乎,最經濟實惠的辦法就是「以口惠打台灣牌」,將台灣製造成兵凶戰危之地,使避戰資金不敢湧入亞洲。

美國掏空一中內涵

美眾院議長裴洛西以及其他國會議員陸續訪台,全面修改美國對台政策的《台灣政策法》即將開審,美對台軍售亦已擬定增加等等,諸此一系列「掏空一個中國內涵」的作為都是快速提升兩岸危機的有效手段。由此可知,若美國經濟問題有所改善,武統危機會隨之降低;若俄烏戰爭宣告結束,部分台海危機也將跟著解套。

拜登總統或許偶而糊塗,其隨機作答卻很誠實。記錄顯示,今年2月初有位記者問他「通貨膨脹是否對你的期中選舉不利?」拜登暗回「不會,那可是利多的機會。真是個愚蠢的狗蛋。」(No, that's a great asset. What a stupid son of bitch.)由此可見,拜登一路走來都在按計劃救經濟與打選戰,打台灣牌是促使俄烏之戰的配套措施。

航母易被推估誤解

台海兵推少不了航母戰鬥艦隊。然而航母因素往往易被誤估誤解,應進一步認識。基本上航母打擊羣是作戰半徑約500公里的強力攻擊部隊。其移動性本質使對方難以鎖定摧毀,但新進的的太空偵測技術已能威脅到其安全性。此外,王不見王,航母艦隊有排他性,彼此保持一千公里以上距離以策安全。因此,若中國在台灣東北部與東南部各放行一羣航母艦隊,美國航艦將被排斥在離台千里之外,使其艦載機無法達到台海發揮戰力。

航母最怕龍困淺灘,若進入台灣海峽,漁民萬船齊發便能阻止航母行動;釋放海峽有水雷的謠言亦足以讓航母不敢妄動,形同綁架;攜帶三秒膠的無人自殺機蜂羣可使航母甲板失去飛機的起降功能;更不用說航母易受岸上的箭炮攻擊。

再者,航母有如女王蜂,需要隨行艦隊護航支援。特別是護航的潛水艇,水深不及百米處尤其忌諱。因此,航母本身或打擊艦隊整體不會通過台灣海峽,更何況目前中美雙方軍事領袖已失去溝通對話管道,彼此不知對方意圖、無法防止擦槍走火、不能掌控既發事件,沒有指揮官敢下達航母通過台灣海峽的命令。

避免台灣淪為戰場

戰爭一旦爆發,老百姓何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此有一套論述。雖然開戰前他已再三接獲俄軍即將侵烏的預警,但他不轉告國人,以至於多數國人因此共同抗俄保衛家園。否則,若國人皆預知戰爭將至,許多人勢必驚逃四散自亂陣腳,造成經濟崩盤。他估計三天之內烏克蘭便可能垮台。

1996年中國對台文攻武嚇,發射飛彈造成台海危機。當時逃離台灣到達香港機場的旅客人山人海,類似澤連斯基所描述的景象,但台灣媒體幾無報導。無論如何,由於所射飛彈未在台灣本土爆炸,致使有些反中人士大事鼓吹中國軍事實力是紙老虎,不足為懼。與此同時,有些人甚至遷怒於持有外國護照或綠卡的政界人士,對之另眼看待,或冠以不愛臺的標籤。這種心理在如今四十歲以上的民眾較為明顯,其效應蔓延至今。由此觀之,若戰事爆發,人民的心裡建設與是非認知對禦武戰鬥力的影響極大。

戰爭是一種投資,目的在創利。如果戰敗,其結果往往是割地賠款、國破家亡,甚或帝國消失。二十多年來美國打了不少敗仗與錯仗,是造成今日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的主因之一。若長此以往,有可能導致全球陸權國家的興盛以及海權國家的被邊緣化。然而無論如何,當前我們最該關注的主題是:台灣應如何避免成為兵凶戰危之地。

事不宜遲,台灣民眾當透過民主機制要求政府採取務實政策以消除台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