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清指出,各國法規環境差異巨大,企業若依台灣慣例操作,常會遇到阻礙。協會除了彙整法規資訊、協助會員了解在地要求外,也安排赴美經驗豐富的廠商分享實際案例,傳遞經驗教訓,幫助業界快速適應。他強調,不可能把台灣這套完全搬過去,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方式,TSIA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企業減少撞牆次數。
針對外界關注美國商務部曾提出的「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目標,侯永清回應,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內容。根據協會與政府掌握的資訊,美方傾向確保其國內需求一半能於美國境內生產,但並非僅針對台廠,實際分配與執行方式仍待美方進一步釐清。
侯永清表示,台灣政府已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協助廠商處理海外投資與設廠事宜。TSIA也與經濟部、行政院保持定期溝通機制,彙整會員需求後提供政策建議,盼形成穩定的產官協作平台,共同面對國際產業挑戰。
在能源議題方面,侯永清說明,協會針對電力需求與綠能轉型已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首先,半導體產業未來十年用電量預測已送交政府,希望確保供電穩定不受影響;其次,綠電供應量與品質是減碳關鍵,協會呼籲政府定期盤點與公布執行進度,以確保產業能獲得穩定、充足的綠電。他強調:「現在比較擔心的不是綠電數量,而是執行力能否如期到位。」
針對產業鏈強化,侯永清指出,TSIA正推動「設備+材料」雙軸並進策略。繼去年成立設備委員會後,下一步將聚焦關鍵材料,強化本土供應能力並吸引國際夥伴來台設立研發據點,讓生態鏈更完整、更具韌性。
至於近期輝達(NVIDIA)計畫在台招募千人研發團隊,外界憂心可能加劇台灣半導體人才競爭。侯永清強調,「人才永遠不夠,關鍵是要擴大供給,而不是設限。」他指出,TSIA除推動大學與高中半導體教育外,也開設跨領域課程,鼓勵非電機背景者轉入產業,並將推動女性從業計畫,擴大整體人才庫。
侯永清談到外界關注的EUV設備耗電議題,他指出,雖然EUV本身耗能高,但因能讓製程節點升級、晶片效能提升,平均每升一代節點可讓產品省電25%至30%,整體來看,EUV反而能讓全球設備更節能,對環境是一種貢獻。侯永清強調,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不僅是製程競賽,更關乎能源效率與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