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鴻指出,今年4月震盪一度讓投資人擔憂,但隨後在AI需求強勁、政策雜訊反而被當成交易成利多的情況下,市場一路走高。他觀察,美國投資人普遍心態是先反應利多、利空等發生再處理,這使得股市與總經不同調。即便美國部分經濟數據轉弱,市場並未把衰退視為基準情境,反而把焦點放在聯準會可能的降息進程與AI帶來的獲利上修。
就產業面來看,他認為AI將是推動台股的結構性主題。尤其CSP的AI資本支出預估在2027年達到高峰,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與獲利持續上修。范振鴻強調,台積電將是關鍵變數,因其2026至2027年新廠與先進製程開出後,營收增速將超越2025年,進一步撐起台股指數表現。范振鴻認為,少數股領漲的格局仍會延續,權值股走勢將主導市場氣氛。

至於川普的關稅政策,范振鴻特別提醒,市場目前普遍押注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在11至12月認定現行「對等關稅」違憲。依憲法規定,關稅屬於國會職權而非總統,若裁決確立,川普政府可能被迫退還部分已徵收的關稅,現行協定架構也可能被推翻。他進一步解釋,即使川普改採301或232條款課徵部分產品關稅,影響層面有限,壓力不若現行關稅全面,反而對美股與台股有支撐效果。
在通膨方面,范振鴻估算,新關稅自8月生效後,最快第四季開始反映,CPI可能落在3.1%至3.2%,明年5月上看3.4%。雖然聯準會對通膨看法較市場保守,導致降息時點存在不確定性,但只要數據不脫離市場預期範圍,股市仍將延續「利空不跌」格局。他補充,外資對台股漲幅評價仍相對中立,與其他亞洲市場相比,仍有補配置空間。
范振鴻建議投資人暫時忽略總經雜訊,將焦點放在AI投資循環與降息預期。操作策略上,核心配置可聚焦台積電等受益於先進製程與AI資本支出擴張的權值股,衛星布局則可鎖定伺服器、半導體設備、散熱與高速傳輸等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