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宛芝表示,美國 ETF 發展成熟,與 401(k) 等長期退休制度緊密結合,產品涵蓋股票、債券與商品多元資產;相比之下,台灣股票型 ETF 仍有約八至九成集中投資台股。貝萊德首檔產品選擇美股龍頭,正是要補齊「核心配置」缺口,讓投資人用台灣掛牌 ETF 即能參與全球市場。

針對資產配置,謝宛芝指出,貝萊德在全球都有股債類型的ETF,並特別看好美股。她說,龍頭企業具備因應關稅不確定性、受惠 AI 長期趨勢的能力,能維持更強獲利與 ROE。以標普卓越 50 指數為例,過去 3、5、10 年回報皆穩定跑贏標普 500 約 2 至 4 個百分點,更適合長期核心配置,而非追求短線高配息。

謝宛芝認為,若投資人試圖「等回檔再進場」,往往會錯過市場最重要的時刻。她舉例,美股在過去 30 年的歷史數據顯示,若錯過其中漲幅最大的 10 個交易日,長期累積的投資報酬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少掉一大半。這也說明了為何 ETF 投資強調長期紀律,而不是短期進出市場。

對於利率走勢,謝宛芝指出,關稅政策可能推升通膨,使降息節奏較市場預期緩慢,指出今年一次降息,但明年可能不會如市場那麼樂觀的快速降息。她強調,雖然債券具上行空間,但「上行潛力仍不如股票」,長期而言股票更具吸引力。

至於台股與美股的配置,謝宛芝指出,本國投資人投資自家的市場是全球通例,本地資產仍為基礎;但台灣資本市場規模較小,若要降低集中與波動並兼顧匯率效果,美股是首要分散標的。她建議,投資人可自 5% 至 10% 起步,進階者甚至能到 20% 至 30%。

未來產品規劃方面,謝宛芝表示,貝萊德將在未來三年要發行8至10檔ETF,在首發美股股票型 ETF 後,將評估推出債券產品及不同國家、板塊等多元策略。至於跨境連結,則屬第二、第三階段規劃。她補充,本檔商品最低成立門檻為新台幣 2 億元,所以募資至少以此為底線。

貝萊德投信董事長謝宛芝。呂承哲攝
貝萊德投信董事長謝宛芝。呂承哲攝

本次快閃店設計投籃遊戲、投資互動體驗與打卡活動,瞄準信義商圈年輕客群。謝宛芝指出,台灣 ETF 市場參與率高,年輕族群比例尤其顯著,希望透過輕鬆有趣的形式,讓投資人理解「用台灣掛牌 ETF,也能參與全球市場」。

貝萊德 iShares 首檔在台發行的 ETF 為「貝萊德 iShares 安碩標普 500 卓越 50 ETF」(簡稱 貝萊德標普卓越 50,證券代號:009813),追蹤標普 500 卓越 50 指數,聚焦美國市值前 50 大企業,涵蓋科技、醫療、金融與消費四大核心產業,鎖定美股成長潛力,提供投資人長期布局美國核心企業的新選擇。

身為全球最大的 ETF 品牌,貝萊德 iShares 深耕超過 25 年,管理資產規模突破 5 兆美元,產品數量逾 1,600 檔。謝宛芝強調,結合在地平台與國際經驗,貝萊德 iShares 期望為台灣投資人帶來更多元且具國際視野的投資解決方案,並持續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發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短蘋|特斯拉救三星、輝達撐英特爾 台積電還是一個人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