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嚴謹流程獲國際大廠信任,明年營收挑展雙位數成長

柳紀綸透露,公司目前保管的一、兩百顆矽光子樣品,每顆價值相當於一台賓士 E-Class 車款,因此特別設立高規格櫃體保存,並建立嚴謹流程,確保樣品與數據安全,也成為汎銓贏得國際大廠信任的重要基礎。

柳紀綸強調,矽光子不是短期題材,而是確立的長期方向。今年因折舊與人力支出為成本高峰,第四季起隨新設備與專案進入驗收,業績將逐步發酵。他直言:「現在大家看到都是年增 11、12%,明年應該是雙位數,我們希望前面不是 1,對未來是樂觀看待的。」

矽光子專利領先,支援埃米世代製程

柳紀綸表示,汎銓已於台灣與日本取得矽光子光損設備專利,涵蓋設備建置與工法應用。不同於傳統僅檢測已封裝元件,汎銓聚焦於 PIC(光子積體電路)內部光波導的異常分析。公司利用自研 OFDR(光學頻域反射技術)系統快速定位漏光點與斷點,再配合 FIB 截切與 TEM 高解析分析,提供完整「光學定位—材料解析」服務。

目前廠內設有矽光子專區、材料分析專區與 AI 產品專區,主要合作對象包括台灣晶圓龍頭與美國 AI 大廠,雙方均要求分區管理,以確保機密隔離。柳紀綸直言:「兩家公司互相都不希望別人看到彼此的東西,我們乾脆分開來做。」

除了矽光子,汎銓亦啟用 SAC-TEM(球差校正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中心,具備次埃米(sub-Å)解析度,結合 EELS、EDS、3D STEM 等量測技術,能掌握原子尺度缺陷、應變與元素分布。柳紀綸指出,這是公司創業二十年來首次由客戶要求必須購置的設備,甚至為此專門興建廠房。SAC-TEM 目前已進入客戶稽核階段,預計年底正式投入營運,將成為關鍵技術戰力。

多通道光學量測方案,助攻CPO驗證

汎銓今年展會另一亮點是多通道光學量測方案,最多可支援 16 通道雷射同步輸入測試,能精準偵測波導漏光點與斷點,並追蹤光訊號經過多個元件後的光譜變化,確保光路完整性。此技術被視為業界領先能力,可大幅縮短客戶光引擎與 CPO 產品的研發迭代與量產驗證週期。

柳紀綸表示,目前矽光子與 AI 分析合計約占營收7~8%,近期因客戶組織調整稍有停滯,但趨勢不變,預期 10月後需求將重新加速。隨著 CPO 成為資料中心核心互連架構,檢測需求將快速放大,汎銓已準備好在研發與量產過程中提供完整材料與故障分析服務。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檢舉達人快看!獎金最高爽領480萬 財政部公布唯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