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川普與軟銀董事長孫正義、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一同現身白宮,宣布啟動「星際之門」,初期承諾立即投入1000億美元,預定至2029年前總投資達5000億美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AI基礎建設專案之一。然而,半年過後,該計畫僅設定於今年底前在俄亥俄州啟動一座小型資料中心,與原先聲稱的超大規模願景形成明顯落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Sam Altman近來積極布局AI算力資源,未待星際之門具體落實,已自行與甲骨文(Oracle)及CoreWeave簽署大型資料中心協議。其中與甲骨文的合作,預計三年內將為OpenAI提供4.5吉瓦(GW)運算資源,年支出超過300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於OpenAI年預估收入的三倍,並足以支撐全球數百萬戶家庭所需電力。該協議也使OpenAI幾乎達成年初宣示的5GW資料中心建設目標,儘管其是否隸屬於「星際之門」仍存爭議。

面對OpenAI的行動,孫正義依舊表態支持。他在2月時與OpenAI再次宣布,雙方將各自出資180億美元作為星際之門的起始資金,由孫正義擔任董事長,OpenAI則負責營運與技術規劃。雙方亦曾點名甲骨文與阿聯酋國有AI投資機構MGX為合作夥伴,但具體合作細節與出資比例至今未有明確公開。

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分歧主要集中於是否優先選用軟銀關係企業SB Energy所擁有的場地進行建設。此外,在資料中心設計、電力調度模式與資金架構安排上也各持立場。儘管「星際之門」商標由軟銀註冊,OpenAI卻將其與德州阿比林與丹頓兩地的資料中心掛鉤,這些案場實際上並無軟銀參與,使雙方對於項目歸屬權產生模糊與爭議。

《華爾街日報》分析,當前AI基礎設施投資如同19世紀鐵路建設潮般席捲全球,各大企業為了支撐AI模型運算,需投入大量資金與龐大電力。即便AI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仍吸引許多科技巨頭搶進。對孫正義而言,自2016年併購晶片公司Arm後,他便積極尋求在AI產業建立關鍵影響力。然而,過去在WeWork、Katerra等失敗投資案例所留下的陰影仍未完全淡去,外界對其眼光與執行力始終有所質疑。

為回應外界關注,軟銀與OpenAI上週在東京舉辦的科技活動中以影片回應,聲稱雙方合作仍在「同步推進」,計畫共同建置總計10GW規模的AI資料中心網路,期望成為支撐人類未來數位需求的運算中樞。但Oracle執行長Safra Katz日前直言,星際之門尚未成形,這場5000億美元的投資案要落地還有很大力氣要推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颱風搶修李元瀚因公殉職 台電致敬、經部發悼念文:任務完成付出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