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三大法人本週動向,僅投信持續第二週調節,單週小幅賣超50.19億元;相較之下,外資與自營商持續回補台股。外資本週大買304.77億元,連三週站在買方,自營商也連續第二週買超,金額達124.26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達378.84億元,資金動能對指數形成明顯支撐。

廖炳焜指出,本週台股呈現高檔震盪格局,類股輪動下仍有結構性機會。受到輝達(NVIDIA)股價創新高、市值突破4兆美元激勵,加上熱錢湧入台股AI供應鏈,帶動電子族群強勢表現,電子指數同步走揚。另一方面,聯準會最新會議紀要釋出年底前可能降息訊號,也增添市場信心,推升大盤重新站上所有短中長期均線。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尚未明朗,特別是晶片相關商品是否納入加徵稅目,持續干擾短線投資情緒。

就美國關稅政策進展,廖炳焜分析,川普所提「對等關稅」談判已進入下半場,目前美方已公布23國名單,截至11日台灣尚未被列入。已公布國家的關稅稅率普遍在20%至40%間,日韓更高達25%,但整體名單仍有展延至8月1日的寬限期,顯示美方尚保留談判空間。他指出,儘管消息偏空,但全球市場並未劇烈反應,顯示市場已逐漸轉向中性看待,對利空消息的邊際影響已減弱。

中經院預估,考量目前台幣匯率水準,美國若對台加徵關稅,稅率可能落在15%至20%之間。然而,台灣對美出口中有8成品項涉及《美國232條款》調查,包括半導體、伺服器等高科技關鍵產品,未來談判結果將攸關實際衝擊程度,是市場不可忽視的風險因子。

廖炳焜提醒,川普政策走向仍是市場最大不確定因素,加上美股企業獲利進入下修循環、本波台股已反彈幅度可觀,預期第三季市場波動將加劇,不排除台股隨美股與基本面修正壓力同步走弱。不過,他也強調,若台股因短線利空出現修正,將成為長線投資人重新布局的良好時點。

延伸閱讀:關稅戰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日月光包場生態永續電影 攜手推動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