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指出,市場評論人員與媒體不宜以主觀預測或臆測評論匯市,以免擾亂市場秩序並影響實體經濟。同時,進出口廠商應根據實際需求辦理結購或結售美元,勿受不實分析影響而導致非理性預期,以免加劇匯率波動、反損自身利益。

央行也指出,近期場外監理發現有外資以投資國內證券為名,實則匯入大額資金停泊於新台幣存款帳戶,並未實際投資,疑似藉此套取匯差,已違反央行結匯管理原則。央行強調,外資資金應依申報用途用於實質投資台股,不得進行炒匯操作。

對於匯率變動因素,央行說明,自金融自由化與資本全球化以來,國際資金移動頻繁且規模巨大,已成為匯率變動主因。以2024年為例,台灣外資及本國資金進出規模是商品貿易外匯收支的19.3倍,顯示短期資金流動對新台幣匯率影響顯著。

至於美元地位,央行指出,儘管市場對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及海湖莊園協議傳聞有所疑慮,但美國財長貝森特與白宮經濟顧問米倫均已重申「強勢美元政策」,並否認有任何秘密匯率協議,G7財長亦重申匯率應由市場供需決定。

關於美債穩定性,央行表示,美國公債具良好債信與高流動性,為全球資金普遍接受的擔保品,其價值儲藏功能依然受到青睞。目前美債評等(AA+)僅次於德、加,在G7國家中仍具優勢,並屬於國際清算銀行(BIS)Basel III高品質資產定義,風險權數為0%。

央行補充,美國經濟規模全球最大,在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與價值儲藏功能上,美元仍具無可取代的主導地位,維持其國際主要準備貨幣地位。雖川普政策增添不確定性,但美債仍為具吸引力的避險工具。

針對近期新台幣升值趨勢,央行指出,截至5月29日,新台幣兌美元升值幅度達9.53%,主要反映國內經濟基本面良好與購買力提升;升幅略高於日圓、韓元與新加坡幣,但仍低於瑞士法郎與歐元。

央行強調,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市場供需決定,未來如遇過度波動或有失序變動,將本於職責介入,以維持匯率之動態穩定,確保金融與經濟秩序正常運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世界先進方略:下半年營運溫和成長 新加坡12吋廠進度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