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接受黃暐瀚電台節目《POP撞新聞》訪問,談及電價、核能等議題。
節目一開始,黃暐瀚詢問曾文生,傳出電價平均調漲6%至8%但可能有「緩衝期」延後調整,也就是4月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後,實際上7月才調整。對此,曾文生表示,會不會有緩衝,目前他真的不知道,「但確實2022年有延後決定,當時受到俄烏戰爭影響,4月審議結果,延後到7月才上路」,只是9月又要審查下半年電價,相關推論都是參考過去的經驗。
熱門新聞:川普祭關稅政策將台列骯髒15國 金管會要求國銀3大措施因應
至於電價調整與產業電價調整對CPI的影響,曾文生表示,重點是在產業、民生電價的細節調整,才是真正要去設想的問題。他表示民生電價調整與產業電價調整對CPI的影響,是有一定差距,住宅民生的影響最直接,產業則比較間接,政府對外說明過很多次,每次審議會都在斟酌這部分,原則要反映成本、使用者付費,但須顧及民生及物價穩定。
針對電價調幅部分,曾文生表示,台電的財務都公開在網站上,台電有提出2025年度財務估算,媒體預測的電價漲幅6%或8%,都是從台電公開數據推論而來,台電每年營收目前約8000億元,若預估今年電價持平再加上燃料價格推估,可能會虧損500億元,500億除以8000億元,由此推算出漲幅6%。
外界提出繼續使用核電,可減少台電虧損,有效減緩電價衝擊,曾文生指出,台灣核電廠陸續除役,設備都攤提完了,因此發電成本很低,就以2022到2024年台電大虧損而言,不是台電要不要用核電的問題,是核二有提前除役,物理上延役不可能發生,因為當時核二廠燃料池滿,比正式除役時間早停機。
他表示,台灣未來要不要使用核電,還是要回歸到三原則:燃料棒處理、核能使用安全、社會有共識。曾文生表示,有效爭取社會多數支持是很大挑戰,而且核電不是馬上就能使用,順序上包括核燃料棒要先清出,並得到核安會同意等,核廢料問題方面,台電草擬高階核廢選址法案中,解決問題要有順序,現已成立相關辦公室並與相關利害團體討論溝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