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人上週全數站在賣方,是繼2024年10月21日當週來首見,上週外資連二週賣超304.71億元,投信則轉買為賣,小幅調節25.73億元,自營商同樣減持26.72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57.15億元。

杜欣霈說明,回顧過去4G轉5G、疫情紅利等幾波大型的趨勢紅利帶動台股多頭,大盤在期間的累積漲幅平均在6成至120%,而這波AI浪潮已帶動加權指數上漲9成,台股企業獲利年增幅也從2024年的高峰36%逐年遞減,可預見今年台股指數空間本就以震盪機率較高。

杜欣霈表示,從歷史資料分析,當全球半導體需求動能呈現成長趨勢時,相關企業獲利的外溢效應,要反映在中、小型電子企業的獲利數據上,往往需要遞延1年左右的發酵時間,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出貨量持續擴張的產業背景、台廠完整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以及中小型企業能快速順應產業變化的特色助攻之下,預料中小型企業將在今年的AI供應鏈中嶄露頭角,並持續強化價格主導性。

杜欣霈認為,近期的台股布局,可持續關注AI巨頭對於開源模型的態度、川普關稅後續細節以及邊緣裝置導入AI的進度,若遇到台股補跌應尋找買點及換股機會,而非恐慌砍殺,預期2025年震盪較劇烈之下,台股投資以選股不選市為主要策略,漲多減碼、拉回加碼,並聚焦edge AI及其他新趨勢產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隨著美股進入高檔震盪整理 這檔高股息ETF具備防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