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電價公式自2015年4月1日上路,依據新電價公式,國內電價於4月及10月一年檢討2次,由電價審議委員會開會決議。但縱觀電價公式歷年來漲跌,可看出電價漲不漲,表面上是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定案,實際上卻是經濟部長透過輿論「喊話」及「放話」,用威脅利誘、討價還價「政治角力」而來,若再把電價調不調,對照國內歷屆大選日期,更會發現電價和選舉的「微妙勾稽」。
新電價公式上路後,2018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連8凍」令人印象深刻,全民及工商界一聽到凍漲自然喜笑顏開,殊不知這4年期間,當能源價格大漲時,經濟部凍漲理由是「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但勾稽到歷屆大選,則發現剛好2018年九合一縣市長選舉韓國瑜「韓流」席捲全台縣市、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連任挑戰、2022年九合一選舉藍執政14縣市等,這些年台電虧不虧損政府根本不在意,政府在意的是用「電價凍漲」穩定民心及物價,「電價凍漲」換「選舉凍選」確實是門划算的好生意。
2024年1月13日賴清德當選第16任總統,對照電價於2023年10月凍漲,但2024年4月及10月電價連2漲,2024年10月民生電價雖凍漲,但工業電價平均調漲12.5%仍影響物價上漲。
選前電價凍漲、選後電價大漲!吊詭的是,2024年電價調漲的理由,變成了「台電虧損嚴重」,「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變次要還是不重要了?如今郭智輝又來喊話CPI及工業電價要有競爭力,莫不是2026年縣市長選舉要開始布局了...。

為中華隊集氣!台北101今晚點燈「沒在怕的!」強力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