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之發文表示,台積電要去美國開董事會,「不知道這是什麼概念?是自己要去,還是被美國政府要求去?如果是美國政府要求去的原因又是什麼?是否即將有重大訊息即將公布?」陸行之認為,最近聽到產業朋友聊到幾個關鍵詞,目前無法證實,包括:宣布擴大美國投資,技術入股變成無償/小償技術轉移,投資阿斗(居然有媒體以為是Tiktok,不知道台積電跟Tiktok何干係)數百億美元,換暫時不死金牌。
陸行之強調,還是認為技術入股對台積電現有股東最好,但在川爺新政府的壓力之下,我們有任何談判籌碼嗎?現在只能害怕的等結果,期待這些關鍵詞最好不要發生。
台積電例行董事會在每年2月、8月、11月的第二個禮拜二,以及6月股東會後隔日召開,其餘時間則是依照需求召開臨時董事會,在2024年2月底與5月初曾各召開過臨時董事會。針對在美國召開董事會一事,台積電先前說明,為讓董事會成員更加了解公司營運,董事會並非都在固定地點召開,而是會在台灣及海外各營運據點舉行會議。
綜合市場看法,台積電在美國召開例行董事會,正逢美國總統川普大喊要對鋼鐵、藥品以及半導體等外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川普更是在競選期間至近期,不斷提及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甚至揚言要到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美國商務部長人選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在日前國會聽證會指出,美國過度依賴台灣,會努力把半導體製造拉回美國。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先前法說會指出,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有良好溝通,但是當地的半導體供應鏈不完整,有些需要從台灣運送到美國,這也需要美國政府持續幫忙,無論是任何方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座晶圓廠於2024年第四季採用4奈米製程技術進入量產,良率與台灣相當。第二座與第三座晶圓廠計畫採用更先進的3奈米、2奈米技術,進度符合預期,顯示台積電在美國的生產能力逐步提升。
台積電董事會每季定期聽取經營團隊的報告(包含企業永續報告),也投入時間與經營階層對話,經營階層必須對董事會提擬公司策略,董事會必須評判這些策略的風險及成功的可能性,也必須定期檢視策略的進展及結果,並在需要時敦促經營團隊進行調整。
目前台積電10名董事會成員,由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台積電榮譽副董事長曾繁城,以及國發基金法人代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擔任董事,以及7名獨立董事,包括彼得‧邦菲(Peter Leahy Bonfield)爵士、麥可‧史賓林特(Michael Splinter)、摩西‧蓋弗瑞洛夫(Moshe N. Gavrielov)、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烏蘇拉‧伯恩斯(Ursula M. Burns)、琳恩‧埃爾森漢斯(Lynn L. Elsenhans),以及前行政院長、現任東洋董座林全,中華民國國籍4位,1位英國國籍,5位美國國籍。
其中,有3名董事職位為去年隨著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卸任,陳國慈與海英俊也決定卸任台積電董事所空缺,由烏蘇拉‧伯恩斯(Ursula M. Burns)、琳恩‧埃爾森漢斯(Lynn L. Elsenhans)、林全等3位新任獨立董事補上。國發基金法人代表則是6月換成現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
烏蘇拉‧伯恩斯經歷為:前美國全錄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及總裁;前荷蘭VEON公司董事長及執行長;美國Uber Technologies公司董事;美國商務部供應鏈競爭力諮詢委員會副主席。琳恩‧埃爾森漢斯經歷為:前美國Sunoco公司董事長、總裁及執行長,前美國Shell Oil Products公司總裁及執行長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主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https://static.nextapple.tw/web/layout/img/clicktonex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