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易,投資虛擬貨幣方式主要有3種:透過加密貨幣交易所(虛擬資產平台)開戶,藉此獲得交易所錢包,可透過銀行轉帳、匯款,獲取虛擬資產,台灣的業者包括幣託BitoPro、HOYA BIT等,也有與銀行業者合作,保障資產安全,雖然這種方式相對安全,但也傳出交易所創辦人涉及詐騙的案件。
相關新聞:壹蘋10點強打|李雅英1夜跑2攤!登遊輪熱舞酒吧極樂 虛擬貨幣趴踢開不完(狗仔直擊)
此外,包括由Train’s權勢國際所提供的比特幣ATM,或是Hzbit比特幣ATM等,只要有錢包就可以購買虛擬資產;最後一種則是透過台灣證券業者以複委託方式投資海外虛擬資產現貨ETF,目前由永豐金證券拔得頭籌推出服務。
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台灣的監管逐步完善。2023年,經濟部增訂「虛擬通貨」業別,金管會被指定為具金融投資或支付性質之虛擬資產平台的主管機關,並在2024年6月敦促業者成立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未來將推動專法制定。
至於相關監管規定,包括《洗錢防制法》第6條修訂,以及針對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VASP)所規範的洗錢防制登記辦法、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都在11月底施行上路。這些辦理登記的虛擬資產平台業者,須向金管會完成申報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未完成者不得經營虛擬資產平台業務招攬之營業活動行為。
金管會也要求完成申報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的業者,須遵守KYC(Know Your Customer)實名制原則,業者都要掌握客戶資訊,因此在平台開戶就會留下個人資料,若有大額出、入金(金額為50萬元新台幣)必須主動向調查局申報,藉此避免非法活動(例如:洗錢、賭博)透過虛擬資產進行。提醒民眾,虛擬資產具備高度投機性,其風險遠高於傳統金融產品,投資時需更加謹慎,充分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